新惡性循環
阿勝無奈地說,做企業越來越沒意思,他正在考慮是否離開經營多年的沙發行業,“繼續做,意味著等死;不繼續做,那還能干什么。”
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說,在成本大幅提高、利潤大幅縮減的情況下,溫州中小企業新一輪大面積的半停工、停工,甚至倒閉,很可能在今年爆發,其程度甚至超過2008年。同時,這也倒逼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利潤大幅下降,有助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鄭晨愛說,30%左右的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由于產品定位比較高端、品牌營銷做得比較好,目前生存的還比較好。同時,在2000多家溫州服裝企業中,約有30%在中西部地區有自己的生產基地。
鄭晨愛說,他看好服裝業發展前景,不過今后好的企業會更好,差的企業將面臨轉型升級。他說,即使在2010年,國內服裝消費以30%的速度在增長,“只要這個消費市場存在,企業的優勝劣汰會很正常。”
“沒有太多可行辦法。”葉子建說,為應對成本上升壓力,之前一些溫州眼鏡企業赴外地考察,一旦搬到或增設中西部廠房,盡管招工、土地等成本低了,但配套設施、管理成本也將大幅提高。葉子建說,一些小眼鏡企業關停后,溫州眼鏡企業更加規模化、規范化,在市場需求沒有減少的情況下,現有企業生產還比較穩定。
在轉型升級中,一些溫州企業選擇進入高新技術領域,比如正泰進軍太陽能產業、奧康啟動生物醫藥、海螺建乙肝免疫球蛋白項目等。
可惜的是,這種轉型升級企業,并未在溫州雨后春筍般出現,相反大量溫州企業則把重心放在房地產上,出現“大企業造樓、小企業炒房”的現象。
在“2010溫州市百強企業”中,除2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業企業,無一不涉足了房地產開發。把企業作為融資平臺,以此獲得大量銀行貸款,轉而投資房地產等行業,這種現象在溫州比較普遍。另外,由制造業企業抱團成立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目前溫州至少有7家,每家資金規模都超過30億元。
在實業資本助推下,溫州房價、地價位居全國前列。去年5-8月份,溫州市區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約為2.8萬元/平方米,位于全國各大城市之首。去年11月底,“原溫師院”地塊被置信房產拿下,樓面地價高達3.7萬元/平方米,一舉成為全國新地王。據了解,置信房產就是由多家溫州制造業企業抱團成立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公司。
于是,一條清晰的循環鏈條呈現在眼前:企業難做——資金轉移房地產——房價上漲——企業成本增加、利潤下滑——企業更難做。
“民營企業這輪成本上升壓力,應該引起政府、社會的高度關注。”周德文說。
周德文說,國家要盡快出臺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政策,并且要把這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我們新36條出來,又快一年了,到現在我還沒有很好地看到曙光,那么這些政策,我們很期待各個部委辦、各個地方政府能夠出臺很好的實施細則,能夠推出很好的項目。但是很遺憾,到現在為止,我認為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利好消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