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許憲春認為,裝修、家具、家電等消費品銷售增速比較低,也是消費減速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至2月,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同比增速為17.9%,與去年12月的增速相比,幾近“腰斬”;建筑及裝潢材料零售同比增長20.8%,較去年12月下降17個百分點;家具零售同比增速比去年12月下降14%,降至20.4%。
“從過去十年的數據看,這三個行業零售與房地產市場高度相關,每當房地產成交量下降,上述三個行業零售都是下降的。”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中國研究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指出。
北京和上海統計局3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房地產銷售明顯降溫。1月-2月,北京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1.1%,上海下降31.3%。
同時,沈明高指出,汽車銷售也與房地產市場相關,一方面是因為所謂的財富效應,二是因為房地產和汽車消費互相促進,很多人買了房子就需要車作為交通工具。
通脹侵蝕
政策擾動并不能解釋所有的消費增速放緩。今年1月-2月,除了汽車和房地產相關行業,食品飲料、服裝鞋帽紡織、體育娛樂用品、化妝品等零售均明顯減速。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從環比看,必需消費品中的食品類消費增速也在不斷回落,因此,“消費增速下降是全方位的”。
“物價比較高,居民收入購買力下降,也影響消費。”祝寶良認為,通脹對消費的影響,不僅表現為不斷攀升的物價導致居民實際購買力下降,持續存在的通脹預期還嚴重挫傷了消費者信心。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和尼爾森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1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僅為99.9,為1991年開始調查以來最低。
從歷史數據看,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大幅回落,都伴隨著消費環比趨勢的明顯下降。
央行對儲戶的最新調查顯示,2011年一季度,儲戶的消費意愿降至1999年調查以來最低。
央行3月16日發布的調查報告稱,在當前物價、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鎮居民傾向于儲蓄(包括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的變相儲蓄及儲蓄存款),僅有14.2%的儲戶傾向于“更多消費”。
去年,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速明顯低于收入增速,也顯示居民消費意愿不高。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同比增長14.9%,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而消費支出的實際增速為5.9%。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人均消費性支出僅實際增長6.4%。
“往往消費品零售價格漲得越兇的時候,消費就減少,特別是餐飲等日用消費開支,價格漲得太狠了,在外面吃飯等臨時消費就減少了,反映在銷售額上就明顯放慢。”牛犁認為,這是中國消費的一個特點。
金銀珠寶的消費,與通脹預期明顯正相關。今年1月-2月,金銀珠寶零售額增長51.4%,比去年12月提高3.7個百分點。
對于全年的消費前景,祝寶良認為,如果汽車和房地產市場這樣下去,再考慮物價因素,全年消費需求會弱一些。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認為,相對于去年消費的高速增長,今年消費可能略有放緩。
由于物價走勢已經對消費增長產生影響,國泰君安證券將對2011年全年消費增長的預測,從19.8%下調至16.7%。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