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推進十五項工作
“十二五”時期,按照“夯實基礎,培育機制,完善結構,防范風險,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證券業發展和改革的重點工作包括十五項。
一是加強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積極推進《證券法》、《公司法》的修訂和《期貨法》的制定,出臺配套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逐步完善市場誠信體系,加強法治文化建設。
二是進一步培育市場機制。推動形成市場參與主體自我約束、自我制衡機制。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提高市場透明度。強化投資者作為出資人對上市公司的資本約束機制。
完善市場價格發現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和功能發揮。
三是加強監管,維護“三公”原則,不斷完善證券監管體制。加強證券、期貨公司凈資本監管,完善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推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完善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繼續推動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加強證券期貨市場運行監管和風險防范,建立健全各類風險預警機制,切實防范系統性風險。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加強監管隊伍建設,提高監管水平。
四是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探索建立集中監管、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體系,為各類機構跨市場交易提供高效服務。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體制,建立健全適合債券特點的發行審核機制。繼續優化債券交易結算體制,建立債券市場主體的信用責任機制,強化市場約束。完善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提高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比重。豐富交易所市場債券品種,擴大市場規模,提高運行效率。
五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規范發展主板和中小企業板市場,支持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率,支持創新型經濟發展。擴大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統一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完善不同層次市場間的轉板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逐步建立各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六是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商品期貨市場,繼續推動經濟發展需要、市場條件具備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上市,推動發展原油期貨、商品指數期貨、商品期權、碳排放權期貨等。加強金融期貨市場建設,在確保股指期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積極穩妥發展其他權益類金融期貨期權、利率及外匯期貨期權等產品。
七是推動上市公司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監事會建設,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積極作用。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提高再融資效率。繼續推動良好股權文化的建立,完善分紅制度,引導和鼓勵上市公司增加投資者回報。
八是增強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競爭力。引導和鼓勵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組織創新、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完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治理與內控機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提升合規運作與風險管理水平。加大證券期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九是推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規范發展。研究制定符合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特點的監管框架,加強行業文化建設,防范潛在風險,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推動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十是進一步推動中介機構發展。進一步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提升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量。鼓勵信用評級機構發展,充分發揮評級機構作用。推動證券投資咨詢行業健康發展,加大對非法證券咨詢行為的打擊力度。
十一是發展多元化機構投資者隊伍,提高風險認知水平。提高機構投資者專業理財水平,改進和加強投資者服務。拓展基金管理公司業務范圍,促進提高管理水平。繼續推動保險資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養老金等中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私募投資機構,形成多元化投資者隊伍。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風險認知能力,全面推廣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
十二是繼續推進股票發行體制改革。進一步簡化審核程序,提高股票發行市場效率。推動各市場主體歸位盡責,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強化中介機構的作用。完善新股發行詢價制度,增強定價合理性,積極穩妥地推進發行方式創新。
十三是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積極推進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創業板退市機制,推動形成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市場化環境。加強退市公司股票的交易平臺建設。
十四是完善并購重組制度。提高并購重組的市場化程度,提升審核效率和透明度。優化并購重組市場環境,促進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進行行業整合,推動產業升級。
十五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與香港、亞太和其他地區資本市場的合作。繼續穩步實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穩步推進國際板市場建設。繼續發展和完善QFII和QDII制度。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