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發表一份關于中歐并購活動的分析報告稱,即使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債危機持續不穩定背景下,中國大陸對歐洲的跨境投資數量保持增長,且中國企業在歐達成的投資交易數反超歐洲在華同期投資數,與此同時,中國的私營企業還在尋找海外目標。
這份題為《中國并購交易——新視角》的報告顯示,盡管近來中國經濟發展放緩、歐債危機持續不穩定,但中國對歐跨境投資持續增長。數據顯示,中國對歐洲跨境投資從2006年的11宗,上升到2011年的61宗。與之相對應的,歐洲投資者對華交易數從2006年最高的163宗,降至2009年的85宗。2009年,歐洲投資者希望通過投資飛速發展的中國市場來謀求企業的增長,歐洲對中交易有所回升。
2012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對歐投資為32宗,而歐洲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僅有26宗,標志著中國對歐投資首度超過了歐洲對華投資,雙方跨境交易數量首度逆轉。報告認為,盡管這一過程是中國國企主導的在歐投資,但中國的私營企業也開始通過多領域的海外并購壯大自身實力。
在過去數年間,中國與英國的交易流量雙向并進,并在中歐并購活動中占據最大份額。但報告指出,過去15個月中,英國在中國對歐跨境投資中所占的份額有小幅下降,德國成為中國對歐并購活動的主要目的地,而2011年,法國也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對華并購投資國。
普華永道中國礦業主管合伙人蘇啟元認為,中國投資者關注于戰略投資,更注重所獲得的技術是否可以帶回中國或是通過收購使他們進入新的市場,只會為有價值的交易支付溢價。
蘇啟元指出,在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背景下,中歐并購活動持續增加,交易額和交易數量也將繼續上升,其中,中國對技術、市場以及資源的長期需求,將驅動可再生能源、礦業以及其他行業海外交易的中長期增長。“中國企業仍然在評估投資機會,并將利用全球的市場環境,以具有吸引力的估值鎖定海外資源類資產,尤其是在歐洲。”
報告還指出,中國企業在英國及其他歐洲企業普遍控股比例小,但投入資金巨大;而英國及其他歐洲企業在中國投資的金額往往較少,但控股比例大,這表明中國國企和歐洲企業在投資策略上的側重不同。
目前,中國在歐洲的大額交易主要涉及能源、公共設施、礦業和基礎設施領域。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20宗最大金額交易中有12宗來自上述領域,其中有7宗交易額在10億-60億歐元之間。此外,交易數量最多的領域包括工業產品、電信、媒體與技術、零售和消費品等。
負責中國海外并購業務的普華永道中國管理咨詢服務總監張鑒鈞認為,即使是經濟增長較好時期,并購也充滿挑戰,但在部分中國投資者看來,歐元區持續的不穩定性反而增加了其并購歐洲負債公司的機會,而對這些公司的并購曾經是被限制的。
張鑒鈞提示,中國競標者對歐洲資產的并購意識將不斷增強,因此,在英國的資產持有者應認真考慮中國作為實現其投資全部或部分退出的一種途徑,而又由于中國監管審批過程較長,英國投資者應更早與中國投資者接觸并積極溝通,以便在好時機完成交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