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市民信息咨詢服務社的黃瑾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虹口所有創業孵化園區,創業者入園時,包括電腦在內的基本辦公用品一應俱全。而且,可以享受到比周圍同等房租便宜近一半的優惠。此外,還可根據用人數量享受每年每人不超過2000元的房租補貼。
目前,“2030”年輕人,已占虹口需就業人群的50%。孫衛國指出,虹口將通過搭建青年創業、網上創業的孵化平臺等形式,逐步緩解“2030”就業矛盾。如今,已扶植217個青年創業項目,帶動上千人就業。
營造“自己當老板”的氛圍
《2006年度上海市民創業狀況調查》顯示,上海創業環境并不理想,有超過60%的被訪者認為上海的創業氛圍“一般”或“不濃厚”。上海市政協的一份課題報告透露,上海各類人員中,整體創業率為5.01%,與全國平均14.5%的水平有很大差距。
但孫衛國認為,創新是民族的靈魂,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增加多少個崗位,在數字上進行統計,而且是在觀念上進行更新,措施上進行調整,選擇典型上進行突破,在全社會營造創業當老板光榮的氛圍,從根本上緩解就業難的矛盾。
在談到如何在上海范圍內,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時,孫衛國建議,在完善創業環境方面,首先要強化政府的主導責任。目前,上海創業政策政出多門(分涉勞動保障局、科委和教委),缺乏共享共用平臺。
他指出,上海應及早建立有關協調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破除創業的各種障礙,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權威性、合法性、能夠及時準確提供一站式各類創業政策信息咨詢的公共服務平臺。
同時,要放寬對多元化創業主體和和多種創業形式創業經營的審批限制,促進建立完善的社會化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對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合法權益的保護,營造鼓勵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法制環境。
完善創業企業的融資體系,暢通融資渠道。根據創業實際需要和財力狀況,合理增加創(開)業專項工作資金投入,形成制度性的預算安排。培育和依靠誠信獨立權威的中介機構,逐步向開展“事(創業)前擔保”延伸。按國際慣例,建立“開(創)業擔保”專項扶持資金的風險準備金。
孫衛國告訴記者,上海有些人,寧可當個小白領,或者甚至閑在家里成為“啃老族”,也不愿冒險去創業。我們在推進經濟發展、促進再就業過程中,一定要創新思維,激發大家創業、就業的積極性,“人生能有幾次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