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始終要保持誠惶誠恐心態 這是一只危險的小企鵝,它是對手眼中的強敵,因此它也時刻處在危險之中。無論在投資者眼中,還是競爭對手的視野里,騰訊都是比較強悍的對手,因為它最有可能實現溝通、門戶、商務、搜索和支付這五類互聯網業務組合。如今,做了“全民公敵”網站領路人的馬化騰,從十年前的言語平淡、不愛表達的技術員也變成了低調、務實的企業家,騰訊發展十年來,他始終保持著對產品的執著和隨時都可被超越的惶恐心態,在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和管理中他也顯得越發清晰和警醒。
Facebook的思想很有沖擊力,騰訊正在嘗試搜索業務
主持人:你之前提到中國的每個互聯網公司都在想辦法做全業務,但最近發生了一個備受業界關注的事件:雅虎,作為美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也是什么業務都有,現在仍沒逃脫落后或者被并購的命運,這件事給你什么啟示?
馬化騰:雅虎并購事件給業界很大提醒,我們的投資者、股東,都會問騰訊到底想做成什么樣的公司,是雅虎這樣的嗎?我說,不能這樣比。僅從全面角度說,騰訊好像是雅虎,但又不太一樣,因為內部結構完全不同,與后來創新者Google等對手比,雅虎的確落后了,失去了創新精神。在中國,互聯網行業變化也非常快,不管企業做到什么樣,作為創業者都要保持一種誠惶誠恐的心態才行,騰訊在很多方面很敏感,一有什么新東西就趕緊跟進、先去嘗試,因為我們不知道什么東西會火起來,在探討過它的前景之后,如果好,就會及時決策。
主持人:在產品研發方面,騰訊更多的是學習韓國互聯網界的模式。現在你也會向美國互聯網公司學習一些東西,有哪些收獲?
馬化騰:在美國,SNS是最火的,最典型的代表是Facebook,我感覺它的思想很有沖擊力。我們在韓國考察的時候,發現韓國企業也在學,他們也在轉型,這無疑給全球的互聯網帶來一些新的思路。對我們的啟發是哪怕老產品,也要使用新思路。Facebook的平臺,倒不是說能不能開放,而是它技術上的實現是很難的,我相信連微軟都嘆為觀止。以前要用專門的客戶端才能做,它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成功的,對大家有很多啟發。
主持人:最近得到一些消息,騰訊正在大規模招募搜索工程師,數量有上千人之多,要做韓國那種比較注重結果編輯的搜索,Google在韓國也被當地搜索打敗,騰訊在搜索業務上有什么樣的追求?
馬化騰:是的。騰訊現在正在做嘗試,已經有一點點模型出來了,在娛樂、電影方面,我們搜索引擎都會出一些直達的結果,這也需要有門戶的配合,而我們恰恰有門戶。用戶獲取資訊,門戶網站多數是導航型的,用戶得一直點擊,一級、二級、三級。而結果搜索是找一個詞就可得出一個結果,網站就把最常用的鏈接給你,但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找的不是特別難的東西,就是為了快,這樣結果就可以沉淀下來。百度目前還不是完全結構化,搜索結果比較零散,有效性還不是太好。
不可否認,騰訊正在嘗試的搜索業務模式需要龐大的人工,主要工作是對搜索結果進行編輯。比如一個電影、一個運動員的數據庫,網站需要用類似雜志的方式展現出來。但這些數據庫已經結構化了嗎?其實搜索引擎是可以把它直接調用出來,而且網站的編輯可以更好用,可以直接調取這些資料,在韓國80%的搜索資料都是可以調取的,這種人海模式,起碼在韓國是空前成功的,韓國搜索引擎,700人的編輯團隊也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你覺得這種方式會成為中國搜索的主流嗎?
馬化騰:現在已經有這個趨勢,歐美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了,但沒有韓國這么極致。這對騰訊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主持人:騰訊一直提出來要做影響主流人群的網站,原因也是因為騰訊此前影響的并不是主流人群,這是不是將來騰訊發展的枷鎖?以后有沒有什么計劃做轉型?
馬化騰:正在做,我們的用戶群每年都會長大一歲,會慢慢成為社會主流。對于不斷成長的這些用戶,你要趕緊開發那些能留住他的服務,一定要留住他。
主持人:還有很多地方的人不用QQ,比如北京、上海的白領用MSN居多,你有什么辦法讓白領們選擇用QQ?
馬化騰:在騰訊影響力沒改變之前,談這些都沒用。騰訊必須把自己的品牌中心化、全面化。以前有員工提議給QQ換一個洋名字,但實際上是沒用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QQ這個品牌通過踏踏實實的服務、通過實踐營銷,一步步把它中心化,把它做好。慢慢地,用戶會改變的。比如我們的E-mail,現在是發送最快、最便捷的服務,如果周圍的人用得多了,他也就敢用了,只要用得好了,大家就不會覺得這個服務很低端。這個路走起來很艱難,但卻是唯一正確的路。
做“全民公敵”是發展趨勢
主持人:現在騰訊無論從營銷還是利潤上看都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網站,目前互聯網有的商業模式騰訊都有,無論從電子商務到搜索引擎,包括后來殺入到門戶網站,騰訊什么業務都做,你們是不是一不小心就當上了網絡公司的“全民公敵”?
馬化騰:在中國,早期做互聯網的人開始都沒有想太多,只要你有眼球、有注意力,就會有收入。以前我們肯定沒想過要做門戶網站,但只要有用戶群,最后做哪些業務,其實只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現在要吸引用戶不是說用一板斧、一個應用就圈得住的,競爭很激烈,為吸引更多新增用戶,就需要做各種業務的整合應用,所以騰訊不是在盲目追求大而全,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留住原有用戶并發展新用戶。事實上,不止是騰訊,現在同時進行搜索、即時通信、電子商務的互聯網企業已經有三家。
主持人:騰訊發展十年了,你們為何一直不斷推出新的互聯網服務?這么多服務的推出會不會影響主營業務?
馬化騰:騰訊一直強調創新,如果沒有技術創新,將喪失很多機會。你永遠不會知道有什么東西會突然發展起來,騰訊不能喪失機會,所以我們要及時決策,很多嘗試都必須做。
騰訊最早做這些業務時被大家戲稱為“全民公敵”,現在看來,“全民公敵”是趨勢,也意味著這個時代已來臨。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是你想進攻別人,而是想穩定你的用戶群,這樣就需要高水平的、全方位的服務,這是很自然的過程。每個企業都會想辦法做全業務,但這并不代表他會很冒進地把現在的主營業務丟掉,全力撲向其他業務,主營業務能否順利發展會決定你未來的走向。
主持人:騰訊像門戶轉型的戰略出于什么樣的考慮?你也說過2010年的時候要進入門戶網站三甲。
馬化騰:現在騰訊流量是第一,但作為網絡媒體的影響力,排在第一位的還是新浪,但騰訊一定要改變這個局面,我們要慢慢地去做。騰訊做門戶網站是從零開始,最初做的時候,誰也不相信我們能夠做起來,畢竟三大門戶已經穩穩占據了這個市場,后來者幾乎插不進去。我也一直在思考騰訊的門戶怎么做,后來決定借助最有利的方式切入,那就是娛樂資訊,這也正好符合我們用戶群的需求。好在我們的網民,每一年都會長一歲,隨著他們的成熟,會嘗試更多的應用,那時候我們再加強網站高端平臺的建設,才可以吸引更多流量,流量多了后就會轉成收入。對騰訊來講,現在門戶網站的廣告收入只是第二步。下一步我們希望把流量轉向品牌影響力,以此促進廣告銷售的成長,希望騰訊的品牌廣告收入在2010年能排到第二位。
主持人:在你看來,中國互聯網的特性是什么?門戶網站的三強競爭什么時候會分出一個勝負?
馬化騰:中國互聯網跟韓國的三強有所不同,但未來發展趨勢比較像。比如搜索、品牌廣告、網絡游戲、電子商務、手機業務,基本都是全業務的。中國現在是各有特點,像阿里巴巴、百度,在電子商務和搜索方面非常強,從目前的商業模式看來,他們兩個都是在線營銷,目的是營銷。
至于門戶網站,新浪是從廣告模式上出發,10年后才有一定的規模,目前也不是收入最多的網站。目前互聯網第一收入是網絡游戲,今年可能還要增長40%~50%。其次是包括無線在內的增值服務,品牌廣告只能排到第三,搜索排到第四。現在的中國互聯網只是初級階段,從長期看,廣告肯定排第一,因為這是比較穩健的商業模式,其他如增值服務、網絡游戲會有一個三五年的大發展時期,但也有飽和的時候,現在看還是網絡廣告的增速快,天花板也高,中國互聯網企業,都會順著這樣的潮流而改變,現在很難說勝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