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漢語培訓市場
最少能產生50億元利潤
奧運給中國帶來的最大的變化莫過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學習英語,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則忙著學中文。這是接受采訪的老外們達成的共識。
奧運村國際區里的漢語學習班,每天有數十名外國運動員或者其他人前來要求學幾句漢語或者取個中文名字。比如“奪金”、“護國”等。“名字的確俗了點,但很受歡迎。”漢語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有個想學“西班牙加油”的小伙子問他,“西班牙,是牙齒的牙么?”
據了解,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那一個個方塊字和四聲音調讓他們非常頭疼。但同時,有另一部分老外,他們的漢語比中國人說得都“地道”。剛剛結束的國際臺舉辦的“我盼奧運”中文演講大賽上,來自各個國家的不同膚色的人把漢語說得非常漂亮。比如俄羅斯的尤里·宜留新,來自緬甸的美女張美云。
他們之所以漢語說得如此好,或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或看中中國現在或者未來的機會。特別是隨著奧運會的成功開幕,加入漢語學習潮流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全球興起了漢語學習熱。
有業內的培訓機構人士甚至估計,中國的漢語培訓市場最少能產生50億元的利潤。“無論這個數字是否足夠準確,我都堅信它只會越來越大。”新東方中文部負責人孫暢告訴記者,因為目前這個市場幾乎還未開發,隨著奧運的影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中國文化,想學中文。
因為奧運的契機,從2007年底就進入漢語培訓市場的漢通天下培訓機構在國外已有兩個分部,美國和加拿大,其中文部負責人藍春林分析道,“其實奧運只是一個標志,對中文熱起到了推動作用,最主要的還是中國的日益強大,與各國貿易往來的增加,這才是一個大的背景。”藍春林表示,現在Cye.com.cn很多有形無形的東西隔開了西方人對中國的接近,比如簽證的困難等等,相信隨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這些阻力會越來越小,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中文,這個市場也將越來越大,這都源于中國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