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
物流和經濟是互動的,美國和日本的經濟決定了它的物流發展。當中國的企業自有品牌開始崛起的時候,或許物流才會慢慢觸碰到那高不可及的供應鏈管理“底線”
《中國商貿》記者 董雯(實習)齊鵬/文
“物流本身是個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的一種手段,但是在今天來看,物流已經被說成國家的支柱型產業,很明顯物流這個概念是被夸大的。”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奧運物流也一樣,如果是在這個被夸大概念的基礎上推算其需求量,顯然是有問題的。”
當記者提出對于奧運物流需求做一個估測時,鄔躍表示:“我們不應該一味地計算奧運物流需求量,這個量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我們更多應該考慮如何讓自己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鄔躍表示,“即便奧運物流有很大的需求量,中國的企業也占據不到主導優勢,絕大多數的企業還是只有做‘觀眾’的資格。”
質疑奧運物流400億需求量
早先便有與奧運物流研究相關的報告提出,北京奧運物流將有400億的需求量。這個說法馬上遭到了鄔躍的否定:“中國尚缺乏對物流的深入研究,目前一些預測奧運物流總需求的方法過于簡單,就是依據往屆奧運期間人口的數量變化和單位物流需求量,來計算出北京奧運的物流需求。”
其實,奧運物流從專業的角度應該分為兩大塊:一個是賽事期間的物流,就是凡是與比賽相關的物流活動,比如各類器材的運輸、運動員的需求、奧運增加的游客、新建筑的增加等等;另一個是賽事之外的物流,就是除了比賽之外的,但是也受奧運影響的物流活動。
“賽事物流或許在一個可預算的范圍之內,但是賽事之外的物流是沒有辦法估算出來的。”鄔躍解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這次北京奧運物流減少了很多黃標車,因為是考慮到Cye.com.cn降低大氣污染。這個出發點是對的,但是政府的這個決定將導致很多企業不能有正常的運輸活動。對于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并沒有人專門做深入研究。”
因為沒有細致和深入的研究,所以估測的數值嚴重的偏離了實際值。此前,業界認為奧運至少會吸引400萬人入京。但截至目前,來京的人數不過100萬,因此,400億的數值等于要縮減到100億。
“估算奧運需求只是在追求一種噱頭,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鄔躍認為,企業不該關注這個市場的需求有多大,應該想我怎么參與這個市場、我做的目的是什么、又該如何降低我的物流成本。
“就像剛才舉黃標車限行的例子,很多企業也都采取了措施,北京商戶現在基本上空了。因為存貨量現在很少,過去給我安全庫存內放一個月的產品,現在可能就沒什么東西,都賣沒了。由于奧運期間車不讓進城,商鋪很多東西都轉到河北、天津等地的倉庫里去。再加上成本壓力,如油價上漲、租金Cye.com.cn上漲、車被限行等,很多因素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鄔躍表示,“這時候你再說奧運物流有多么大的量,根本沒有意義,你說得再好也沒有人去湊這個熱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