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池三改”(建沼氣池,改廁、改圈、改廚),還可極大地改善養殖環境,降低生豬疫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帶動生態養殖規模的擴大。
中咨公司沼氣項目評估報告顯示,僅2003~2005年國債沼氣項目就實現了年直接經濟效益近15億元。
在山東乳山市乳山寨鎮崔家溝村,以往家家戶戶的豬糞堆滿了屋前房后,臭氣熏天。如今,沼氣池的建設不僅解決了豬糞污染環境的難題,而且按照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的思路,豬糞在沼氣池里通過發酵產生的沼氣,不僅解決了農戶照明、取暖、做飯,同時保持豬圈的恒溫,處理過的沼渣還可以用作果樹的肥料,過濾好的沼液還成為添加劑用于調配豬飼料。
在廣西,各地以沼氣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廣“豬—沼—果”三位一體模式的基礎上,逐步推廣了“豬—沼—茶”、“豬—沼—菇”、“豬—沼—桑”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大力發展支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種養業,直接促進了農民增收。
在貴州,全省共推廣沼液浸種136.2萬畝,沼肥種蔬菜45.3萬畝、果樹42.9萬畝、養魚14.9萬畝,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