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基礎不牢。創業意識需要從小培養,在西方發達國家,創業教育往往從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比如日本就是從小學開始實施就業和創業教育;英國政府從中學開始就開設商業課程,2005年英國政府發起一項中學生做生意的計劃,要求所有12~18歲的中學生必須參加為期兩周的商業培訓課程;法國也是從初中就開始增強創業教育。相比之下,我國的創業教育把重點放在即將面臨就業的大學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則明顯不足,導致創業教育基礎薄弱。
二是熱情不高。正是由于起步比較遲、培養比較晚,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缺乏熱情,對就業問題表現出“等、靠、要”的依賴情緒。
三是上面已經提到過的成功率低。中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在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占20%~30%,并且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也比較低,據教育部2004年的一項報告,全國97家比較早的學生企業,贏利的僅占17%,學生創辦的公司,5年內僅有30%能夠生存下去。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人才報告建議,一方面有關部門要不斷完善扶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減少他們創業中的障礙;另一方面要加大高校創業教育的力度,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