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促創業、帶就業”的新生力量,近年來,特許經營日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特許經營模式直面管理中的困擾和挑戰,以及由此進行的探索,值得學校管理者們借鑒。
日前舉行的“第11屆中國特許加盟大會”讓眾多特許企業頗為振奮。會上,特許百強企業首度現身,并呈現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年銷售規模達2199億元,給社會創造近7萬個加盟創業機會,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00萬個。
“今年我國特許加盟行業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如此表示。那么,日漸成熟的特許經營模式如何聚沙成塔,成就了這2000億的“大蛋糕”,又將如何面對“借危機實現轉變,抓拐點搶占先機”的挑戰呢?
直面“標準化”挑戰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的特許經營品牌達到3500個,加盟店總數在30萬個以上,覆蓋的行業業態超過60個。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經營模式,特許經營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企業擴張和個人創業途徑之一,在西方被形容為“被創造出來的最成功的一種市場觀念”。
“特許經營具有促創業、帶就業的功能。”2008年中國特許經營連鎖百強調查發現,對推進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特許經營模式,目前正在走向規范成熟。但是,此次調查在展示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特許企業在經營管理與發展中長期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其中,體系的標準化是百強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標準化是特許經營的關鍵,也是永恒的主題。各個行業、各個企業根據發展階段與規劃不同,對于體系的標準化內容與實施方式有著各自的修訂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