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初至今,全市新注冊私營企業4322戶,新注冊個體工商戶41135戶;新增創業人數7572人,創業帶動就業22716人;全市新增就業人數6.8萬人。這些數據充分表明我市在創建全國創業型城市的過程中,一批批昔日打工者轉變角色,成為今天的創業者。
轉變觀念打工者變為創業者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把鼓勵全民創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作為實施持續改善民生攻堅的重要內容,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同時,打工者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學到了技術,積累了經驗,產生了創業沖動。由此,我市大量的打工者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創業者,有的經過不斷發展壯大而成長為“創業之星”和中小企業家。
王海濤是遵化東新莊鎮南營村人,今年33歲。2005年,已在外面奔波打拼十幾年的他果斷決定回村創業,要為家鄉父老們致富帶個好頭,他說:“回鄉創業是我的最大愿望。”如今5年時間過去了,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蘑菇王”,帶動了全村乃至全鎮的蘑菇產業生產。目前全村發展雙孢菇大棚22個,為50多名本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為解決村里剩余勞動力就業難題,他又進行再投資,建起了龍宇輪胎廠,再次為村里解決了110多名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路北區果園鄉今年29歲的陳海軍1999年畢業于唐山市財經學校,畢業后一直想找個專業對口的工作,但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后來他發揮自己精通電腦技術的特長,2007年在IT行業自主創業,成立了唐山市海馳譽昂商貿有限公司。之后牞他堅持把客戶當朋友,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誠實經商,優質服務,規范管理,走正規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使其公司的業務量逐年增大。目前,公司業務量是剛開始時候的十幾倍,年營業額已輕松躍上80萬元。合作客戶也從開始的兩三家發展到現在的50多家,幫助幾名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每逢談起當初自己創業的想法,陳海軍總是感慨地說:“就是想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并把它做大做好。”
巾幗不讓須眉,我市女性創業成功者也大有人在。豐潤區左家塢鎮的劉秀梅1997年參加高考,因家里當時拿不出4000多元的學費而沒能走進大學的校門,之后一直在石家莊、唐山等地打工,先后從事過服務、銷售等職業。后來,她邊打工邊進修了管理專業課程,在學到了知識、積累了管理經驗和資金后,兩年前,她在我市成立了一家商貿公司,專門銷售內衣、內褲。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劉秀梅一年前又取得了李寧——新動品牌在我市的銷售代理權。如今,她的連鎖店在全市各縣(市)區已擴展至6家,年營業額達160萬元。面對如今取得的成績,劉秀梅總是自信地說,“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徐建君對此深有感觸:過去我市的下崗人員、待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及農民不想創業,更不敢創業。如今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城鄉任何一個居民想創業均可享受同樣的優惠,有一個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同時,打工者經過市場化的洗禮,觀念轉變后,增強了創業意識,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技能,提高了適應市場的能力。
政策引導積極搭建創業就業平臺
一批企業管理及科技人員、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創業熱情不斷高漲。但是,在他們創業之初,各類創業者普遍受到規模偏小、布局分散、產業層次低及用地難、融資難等各種問題的困擾。為解決創業者在創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我市建立了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為廣大創業者開辟了一片“試驗田”,引導廣大創業者走合法、優質、高效的創業之路。徐建君局長對記者說,“不但要把創業者扶上馬,還要送他們一程,待他們羽翼逐漸豐滿后,再讓他們獨自翱翔。”到目前,我市建立了25家創業孵化基地,幫助1966個企業入場經營;同時,為儲備一批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一批企業上規模,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后續動力,我市為創業者積極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等各項扶持政策,打造創業綠色通道。
為此,2009年我市還成立了市創業指導中心、創業服務專家志愿團,為創業者進行開業登記、開業策劃、市場分析營銷策劃、技術創新、企業診斷等指導和服務;建立了10個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踐基地和109個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見習基地;取消了行政事業性收費,簡化了小額貸款擔保手續,提高了創業培訓補貼標準,擴大了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范圍,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6億元,居全省首位;組織了全民創業服務月、高校畢業生創業導航、創業項目到社區、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的促創業活動;開展了創業進校園、巾幗創業表彰會、創業項目推介會等多種形式的創業活動,并取得明顯成果;在全省獨家啟動并實施了革命老區農民“三年一萬”的培訓計劃,這些政策措施均有力地增強了全民創業就業的信心。
轉型升級與創業就業兩手抓
我市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契機,開展創業帶動就業,一人創業平均可帶動5人就業,使社會就業充分增加,社會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去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我市經濟依然呈現出逆市增長的良好勢頭。
同時,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市各級勞動部門深入到企業及創業孵化基地內的企業,了解創業者們的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此舉更加激發了他們的創業熱情。么金平就是受到政府的關懷而備受激勵的創業者之一,他表示,“我市的政務環境優化,在土地使用、稅費征收、資金扶持等政策上給予企業大力支持,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創業平臺,不為家鄉多做點事兒真有點過意不去。”么金平在2009年投資1000萬元建設宏鼎奶牛養殖場的基礎上,不斷聚集產業,使產業升級,今年又新投資4000萬元建立了立鼎、玉鼎、國鼎畜禽養殖基地和有機肥廠,打造綠色農業生態養殖基地,這又直接帶動200多人就業。
在鼓勵和扶持創業的同時,我市堅持創業、就業兩手同時抓,抓住京唐鋼鐵、首鋼在曹妃甸的開發建設和開灤集團、津西集團轉型升級需要大量技術工人的有利時機,對需要就業的人員,根據求職者(具有求職愿望的城鄉各種人員)的實際情況、就業意向和市場需求,大力開展各種技術培訓,并結合陽光工程培訓與轉移就業,積極推行“訂單”培訓,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系,達成“訂單式”培訓的協議,保證學員的轉移就業,提高就業率,深受務工者歡迎和用人單位的好評。2009年全市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150余期,培訓13923人。2003年以來,全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崗位44萬人,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13.5萬人,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5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77.5萬人次,大大增強了全市的社會經濟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