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有什么樣的機會,尤其作為創業者在未來在某些方面做創業,我覺得要對市場有一定的了解,風險投資商所看中是什么樣的市場,未來哪一方面是有成功的機會。我記得在很早以前就說做投資更重要的一點是看準方向,非常像漂流。漂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到達終點,你得找對河流,有很多的溪流你要找對,就很容易到終點,如果沒有找對路,你就會彎彎曲曲。最近一個北師大老師的一個啟發,他提出了第三極文化,是中國影視行業里面很了不起的一個專家和教授,相當于院士的待遇,可能是在這一方面唯一的教授,他提出了第三極文化的理論,我是看他的文章琢磨出了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極文化他談到了一點,就是說文化的發展,他認為21世紀是中國的文化做主導,當然不能用嚴格的時間來說明這個事。我就從三個方面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和經濟走向做了學習和延伸,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作為開場白,我從哪三個方面做了研究?
第一從GDP的構成,談到GDP,從來自于每個省和每個市,現在全中國這些官員也很關心這個GDP,因為關系到未來的政治前途發展,當然也關系到每個地方的發展。
第二從傳媒的技術。因為作為商業中間一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傳媒,怎么樣溝通,你跟你的客戶怎么溝通,互相之間怎么溝通,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溝通。
第三是資金。資本怎么流向,為什么用國際資本,其實談到資本除了美元和歐元貨幣不同以外,其實從流向來講資本是要增值的,要最大化的,是沒有國界的限制的。
所以從這三個方面來看,中國產業和未來的發展機會,為什么談到文化產業,十七大就提出來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加大文化產業的機會,這是作為創業者不太注意的事情。剛才有一位同學,他是第一期28個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里面有一個文化的產業公司就是華誼兄弟,也取得了一個很好的成功,這里面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為什么在這里提?我覺得過去大家不太注意這是一個產業。
全世界各個國家在GDP構成比重的變化,這個變化跟大家解釋一下,是以1990年采購力來作為一個基準,大家可以看一下,在公元1500年的時候,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GDP總量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的50%以上,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那個時候,這兩個國家生產糧食、絲綢、陶瓷,還有茶葉,而且各個國家都要到中國和印度來買這樣的東西,所以這兩個國家在世界上有最大的發言權,有最大的影響,當然那個時候沒有電話,也沒有現代的飛機,所以要靠和駱駝來運輸。
綠色的線是西歐國家經濟發展,西歐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來看,他的發展跟他的意識有關的,他的文化有關的,一直是比較穩定的,在全世界的范圍一直占有比較大的比重,最大最高的時候是19世紀的時候。馬克思有一個說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經濟的發達那么文化建設也非常發達,這是大家從小就學到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