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曾任百度公司市場總監的畢勝離職,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后,他又按捺不住做事的欲望,而究竟要做什么?他感覺到細分的B2C網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當時,作為朋友金山公司前CEO雷軍則建議畢勝去賣玩具。于是,2008年5月,畢勝拿著聯創策源基金的200萬美元正式創業了。
可是,畢勝的復出首戰即失敗。玩具市場沒有想象中那么前景廣闊,大多數的家長更愿意出錢給孩子報個輔導班而不是買玩具。同時,盜版玩具的存在也使這個市場“劣幣驅逐良幣”。比如,樂淘曾準備代理周星馳電影《長江7號》中“七仔”的玩具,正品的價格高達700元,但相似的玩具在地攤上只要幾十元。“這個生意要怎么做?”運營了7個月左右的時間,樂淘的玩具銷售仍然不見起色。畢勝的團隊開始考慮轉型,他們做市場調研,分析消費者的需求,找零售企業的人聊天,最后確定了做鞋子。2008年底,已經消耗將近80萬美元的樂淘停止了玩具銷售,正式進入了賣鞋的籌備階段。
這次的轉型耗費了畢勝將近9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樂淘沒有任何收入,只能依靠燒投資人的錢過活。過意不去的畢勝向投資人許諾,如果最后虧光就自己掏錢補上。不知道是這句話起了效果,還是看重樂淘的潛質,投資人沒有給畢勝更多的壓力。
轉型著實艱難,其中最麻煩的在于和品牌商們談合作。畢勝的想法是,樂淘不僅僅是提供一個互聯網的平臺,而是從給產品拍照,登錄信息,包裝,售后,退貨都是樂淘負責。這種方式更能增強渠道的核心競爭力,也會讓品牌對它有更大的依賴。
比起傳統渠道,例如商場專柜、折扣店和專賣店,B2C網站在品牌商那里并沒有更多的議價能力,只是前者租金和人員的成本更高,而網站能壓縮這些成本,在同樣的進貨價格下給消費者更低的價格。“品牌商自己定價,價格體系弄亂是他們自己的事情。”畢勝說。他的原則是只要確定品牌有30%的毛利,就可以簽合同進行銷售。
由于樂淘本身不買貨,所以對流動資金的要求不高,有些品牌商也愿意將貨物收取少量的定金放在樂淘的倉庫里。在畢勝看來,樂淘更像是一個商場,而不是某個品牌的經銷商之一。剛開始,畢勝在和這些品牌商們講他的想法時,很少有人能明白,他們多數的疑問在于,“既然你說的那么好,為什么我不自己做?”畢勝給出的解釋是:樂淘更了解B2C市場。經過不懈的努力和B2C市場逐漸紅火,在樂淘上銷售的品牌從最初的5個到如今的39個,“玖熙最近找到我們談合作,另外還有幾十家在等著拍照呢。”畢勝頗為自豪。
雖然要從頭開始,但是樂淘并不需要重建每一個環節。原來做玩具時開發的后臺系統和倉儲設施還可以繼續使用。樂淘10人的技術團隊負責整個倉儲配送的流程設計,這個改了N次的系統至今仍然是1.0版本。由于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畢勝認為這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優勢之一。除了幫助管理員更快的找到貨物之外,這個系統還要負責協調消費者的退貨,供貨商的補貨,賣不掉的鞋品換貨等一系列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