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作為繼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桌面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個技術發展周期,人們正跑步進入這個新時代,它也代表著5大趨勢的融合(3G、社交、視頻、網絡電話和日新月異的移動裝置)。知名投行摩根斯坦利近期發布的分析報告預測稱,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要快于桌面互聯網,并且其規模將大得超乎多數人的想象。2010年全球3G用戶的平均普及率將超過20%,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最佳拐點。
但在國內,這片市場還處在競爭的早期階段,發展趨勢和市場格局究竟如何呢?《創業邦》雜志近日采訪了國內著名的移動互聯網專家、北京百分通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徐茂棟,對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服務、市場格局及商業模式進行了深入解讀。他認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習慣還未形成,用戶規模還不夠,應用也未形成量的突破,還談不上質變,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至少還需要兩年才能到達拐點。
目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格局如同歷史上有名的春秋時期,與桌面互聯網相比,市場格局更為復雜,甚至有些撲朔迷離,但各類玩家都不愿錯過兩、三年后即將到來的爆發點。“運營商、終端廠商、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傳統的媒體和新誕生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成為這個戰場上的五大力量。”徐茂棟這樣分析。五種類型的從業者都針對未來服務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和探索,期待在接下來的戰國時代能占據一席之地,甚至進而一統天下。
運營商轉型:運營到服務
一直以來,對于在移動相關領域的創業者,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營商的政策。而在產業鏈中擁有至高話語權的移動運營商已經在向移動互聯網公司轉型。中國移動讓人們看到了它的努力,規模龐大和政策機制并不妨礙其將移動互聯網確定為新的戰略方向,并在幾年前開始了轉型。
對于發達國家市場的移動運營商而言,數據增值業務日益成為收入的主要貢獻者。而移動夢網流量的流失率特別快,讓中國移動意識到,自己必須得做一些布局。從目前的戰略可以看出,終端與服務,是其抓住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兩條胳膊。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處于世界前列的日本,運營商對終端、對移動互聯網的控制力極強。而委托播思通訊開發的OMS移動操作系統與基于OMS的Ophone定制手機,透露出中國移動也有類似的想法:利用終端捆綁飛信、139郵箱等應用,放大自身已有的渠道優勢。不過,在人口眾多、市場層次繁復的中國,運營商定制手機并不能打遍天下。
更令人期待是中國移動在應用服務上的努力。徐茂棟認為,一流的移動運營商一定是一流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換言之,是提供移動服務的公司。作為國內運營商類蘋果應用商店模式的首次嘗試,去年推出的MM對中國移動的戰略意義極其重要,在這條產業鏈上,除了移動和最終用戶,手機廠商、應用開發商和個人開發者都被囊括其中。與移動夢網相比,MM具有更開放的姿態。而中國移動的觸角也有越鋪越廣的趨勢,無線音樂、手機閱讀、游戲、視頻、位置、電子商務等幾大基地需要相關領域的創業者多加留意。“運營商的優勢在于資源的整合力,而本質是渠道。”徐茂棟認為。雖然中國移動目前的產品線還比較割裂,但在解決了運營體制的問題之后,平臺級的產品將是運營商未來最有可能的發力點。
另外兩家運營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有類似的策略,在今年分別推出了Unistore應用商店和天翼空間。雖然與蘋果的合作遭受詬病,但中國聯通開始發力:運營商與手機制造商的合作更加緊密,終端廠商參與運營商的數據服務,幫助運營商提升數據服務在整體收入中的比重。“整個數據業務越開放,蛋糕越大。”徐茂棟認為中國的運營商正在控制與開放之間做著權衡,對于不少創業者來說,處理和移動運營商的關系同樣需要小心拿捏分寸。曾在手機視頻業務上吃過苦頭的富年科技CEO龔虹嘉,形容與運營商的關系是“要不就離得遠遠的,要不就躲在運營商身子下面”,若即若離的那一部分,很有可能在運營商轉身的時候中彈誤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