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廠商:重新洗牌
目前看來,手機終端市場最有可能出現洗牌,而這對于創業者來說正是機會。諾基亞、蘋果等移動終端提供商,眼下都面臨著由生產商向服務商的轉型過程。以應用開發者為例,型號繁多、系統開放性差的諾基亞手機一直以來是他們的困擾,而隨著iPhone和Android的興起,創業者有了更多主動權。
雖然有著從木材加工廠到全球最大手機制造商的成功轉型經歷,但諾基亞在向移動互聯網邁進的路上飽受質疑。在智能手機領域遭遇蘋果和Google的嚴峻競爭之后,6月23日諾基亞的股價跌到了12年以來的最低點。2007年發布第一款iPhone產品的蘋果公司,借助其豐富的互聯網應用,在最近三年中,不斷瘋狂地改變著美國乃至世界手機市場格局。6月初,隨著iPhone4的發布,摩根斯坦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表示:“我們預計,iPhone用戶總量將從2009年末的3,000萬人增加到2011年末的1億人。未來幾年,升級將成為重要的需求推動力。”
雖然諾基亞和中國的一些手機供應商主宰著不斷受到蠶食的低端/大容量手機市場,但手機的主戰場和利潤源泉已轉移到智能手機上——蘋果和黑莓制造商RIM 在近幾年中的發展證明,在這個市場中,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擁有一個產業生態系統(操作系統+硬件)。接下來的幾年中,蘋果很有可能將在高端手機市場穩居大哥大地位,但游戲并未就此結束,因為運營商、手機制造商和軟件提供商會全力對抗蘋果在應用程序/產業生態系統的領導地位,特別是在非英語市場中。
記者了解到,其實諾基亞的移動互聯網戰略出臺許久,但仍無法扭轉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的局面。或許是船大難調頭,在戰略的執行層面諾基亞給人的感覺是:除了最高層管理者,員工并不真正理解這次轉型的含義。據易觀的統計,目前智能手機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大概在10%左右,盡管并不高,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Symbian操作系統在技術和用戶體驗上均遜于對手,和英特爾一起推出的MeeGo同樣難以挽回頹勢。從2003年開始,諾基亞展開了對內容開發商和服務提供商的一系列收購,意在產業鏈的全方位延伸,包括圖片分享網站Twango、移動廣告企業Enpocket、數字地圖提供商Navteq 、手機軟件企業Avvenu等,但在此基礎上推出的Ovi商店表現令人失望。同樣的應用上傳到不同的應用商店中,“Ovi上的下載寥寥無幾”,一位手機應用開發者說。其原因可能包括:Ovi和Symbian系統本身的用戶體驗問題;雖然諾基亞手機的市場容量很大,但Ovi商店出現較晚,只有新型號手機上才有;更何況在國內,諾基亞難以控制應用的安裝入口,PC套件使得在互聯網上下載Symbian版本的軟件極為容易,這一點與iPhone明顯不同。
“諾基亞目前其實在做一些調整,能夠看到他們對農村市場或二、三級城市的涉足。”易觀高級分析師方麗認為,考慮到這部分用戶的價格敏感度,以及移動互聯網使用習慣的培養過程,諾基亞作為一個非本土公司,這個過程會很艱難。當然諾基亞仍然在改進,在其股價跌至低谷的第二天,諾基亞中國官方博客上就貼出了對開發者的利好消息,包括允許個人注冊、方便開發者的Qt軟件開發包、進入公測的Symbian 軟件免費簽名等。
與諾基亞相比,蘋果和Google的移動互聯網戰略十分清晰明了。和蘋果應用商店不同的是,Android Market對第三方軟件完全開放,而Android操作系統也免費向開發人員提供,Google基于廣告的后向盈利模式造就了Android如今的熱度,在對美國手機市場最新的統計中,Android手機的增長速度已超過iPhone。而在中國市場,免費無疑將發揮出更大威力,摩托羅拉、索愛等許多廠家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Android手機。不過,快速擴張的背后,過多的版本也很可能會困擾開發者和用戶。
而對于中國市場上的正品iPhone,其理念創新意義或許大于實際銷售的意義。雖然與中國聯通進行合作,但主要推廣都是后者在進行,蘋果自身并沒有值得一提的動作。這家引領全球風尚的公司,看上去不會把中國業務當作全球戰略規劃的重點。“這樣的話它在中國很難成為主流的終端產品。”方麗反而比較看好聯想在這個領域的表現,“聯想現在開始發力,不能說早,至少不會太晚。”聯想目前已跟中國聯通合作推出了定制的Android手機。徐茂棟認為:“考慮到和幾大運營商的關系、在國內市場的口碑,聯想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摩根斯坦利的評價是:應用產業生態系統的深度、用戶體驗和定價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誰是長期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