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搜狐學會妥協
2000年3月開始,全球互聯網泡沫開始退燒,投資者開始發現互聯網沒有明確盈利方向,對互聯網企業捂緊了錢袋。反映互聯網經濟晴雨表的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一路狂跌,從3月的超過5000點跌到6月的3000點,并在年底跌破了2000點!
股市的低迷無疑堵死了互聯網企業的上市之路,而融資隨后變成了“不可完成的使命”。周云帆的2000萬美元風險投資談判則開始推遲,最后完全取消了。
與之對應,當時的三大門戶新浪、網易、搜狐已經搶先一步上市,募集了度過互聯網嚴冬的資金,但計劃在第二年上市的ChinaRen則面臨“斷糧”的局面。
作為ChinaRen的大股東,高盛給了周云帆兩條路,一條是出售,一條是關門。周無奈之下,選擇了將自己和一手創辦的公司、品牌、員工全部賣給了搜狐。
2000年9月,周云帆和搜狐簽訂收購協議,ChinaRen全部品牌、業務、員工加入搜狐,以換取搜狐12.5%共計440萬股股份,以每股7美元折算,折價3000萬美元。周云帆和楊寧兩個創始人則賣身搜狐,分別擔任總經理、CTO,位于CEO張朝陽和六七位副總裁之下。
在周云帆的搭檔楊寧看來,在搜狐的歲月是“蟄伏”,作為被收購的公司,ChinaRen的企業文化和搜狐的文化發生了沖突,這也為二人最終從搜狐辭職埋下了伏筆。
后來,周云帆在回憶中一直稱,在搜狐獲得了很多鍛煉,這給他從搜狐辭職創辦空中網,并把空中網從小做到大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次創業 從頭來過
盡管首次創業的嘗試最終失敗了,但自己創業的念頭始終盤桓在周云帆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2000年年初,中移動、中聯通在全國推出短信業務,2001年短信發送量就達到189億條,新浪、搜狐、網易的短信業務收入都大幅上升,互聯網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短信的發展給了正在尋找創業機會的周云帆一個天賜良機,2002年3月,周云帆和楊寧雙雙遞交辭職報告,離開搜狐二次創業。
不過,擺在周云帆面前的是,三大門戶開展短信業務早,已經領先很大,如果現在做短信,只能跟在他們后面。用周云帆的話說:“最多就是一個快樂的小公司!
最終,周云帆決定做短信的“圖像版”———彩信,雖然有風險,但有機會成為行業的領先者。他在北京后海租了一間平房作為辦公室,在只有10多個人的空中網員工大會上,在黑板上寫下了“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個互聯網大鱷的名字,然后在后面加上“空中”,激勵自己的員工說:“我們以后是要和他們齊名的公司!”
要實現這個目標,資金又成了問題。從搜狐辭職時,他和楊寧都賣掉了各自在搜狐的44萬股股票,并放棄了全部期權。但此時搜狐的股價已從一年多前的7美元/股暴跌至1美元/股,在交納了注冊空中網的50萬美元后,兩人幾乎已經山窮水盡。
關鍵時刻,周云帆想起了自己首度創業時的老朋友———投資銀行。但此時,高盛在亞洲的分支機構已經關閉,而其他原先投資ChinaRen的投資方,也由于信心不足拒絕再次投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