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島咖啡店在全國大概有1000家,其中加盟店居多,加盟后總部提供的是人員培訓和店面裝修,如果是找代理加盟的就由總部交給代理商負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島咖啡加盟代理商對《投資者報》記者說道。
“正式加盟完了都是自己干自己的,總部也不給提供培訓和管理指導,完全是自己經營。他們每年管的就是收取品牌維護費,一年大概51000元。”北京上島咖啡某加盟經理張鵬(化名)對《投資者報》記者說道。
張鵬對《投資者報》無奈地表示:“現在的物價成本太高了,房租高得非常離譜,物料成本也高,人員工資也高,僅有的一點利潤也在慢慢下降,這市場可能不亂么,所以亂也是正常的。”
“現在原材料成本上漲是厲害,什么火箭蛋、蒜你狠等等,但是上島咖啡銷售的產品價格也在上漲,所以原材料和人工上漲不能成為違規(guī)的借口。”李維華說道。
“其實,只要是加盟店不是直營店,就都會有混亂的地方,有好也有壞,因為加盟店不像肯德基那樣統(tǒng)一的配貨和統(tǒng)一的經營理念。”上述代理商說道。
分區(qū)經營是禍根
上島咖啡加盟體系的混亂禍根早已埋下,如今只不過是結出了幾個惡果而已。據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上島咖啡在海南開出了第一家門店,之后生意逐漸紅火起來。于是,上島咖啡決定向內地其他省市拓展門店。當時上島咖啡董事會決定,把中國分為8個片區(qū),由公司的8大股東分別經營,八個股東由抓鬮決定各自的經營區(qū)域。
“當時,上島咖啡把中國分成了很多的區(qū)域進行發(fā)展。但是之后各個股東有的加盟,有的直營,所以造成系統(tǒng)有點混亂,這對品牌的影響也不好。”知名產業(yè)趨勢觀察學者張果寧對《投資者報》記者說道,他曾是上島咖啡的顧問。
其實上島咖啡的發(fā)展模式在當時還是很不錯的,之所以會有今天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各個股東的私利心作怪。當時,有些股東為了謀取私利,大力發(fā)展加盟店以獲取加盟費為主要目的,甚至在上島咖啡的品牌影響下搞了很多小品牌出來,比如老樹、迪歐以及兩岸咖啡等等。
而如今,雖然混亂的階段已成為歷史,但是上島咖啡并沒有規(guī)范起來,還是如同以往那樣,在管理和品牌上并沒有太大的起色,尤其是對加盟門店疏于管理。因此,上島咖啡這一明星品牌正迅速走向衰落。
“現在各個品牌的咖啡進入北京,已經不如前幾年好做了。有好多北京上島咖啡的門店做不下去倒閉了,或者地理位置非常好摘掉上島的牌子自己做。”張鵬說道。
北京市場的激烈競爭和上島咖啡品牌的式微讓張鵬開始萌生退意。“如果順利的話,我想明年從上島撤出來。因為上島的生意一般,雖然不至于賠錢,但已經沒有太大利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