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黃禍導致個人域名遭禁
在網上,人們只要在輸入字母等特定符號后就能訪問一個個網站。這些名為“域名”的符號組合,被網友們稱之為“玉米”,有了它,人們才能通過互聯網遨游在虛擬世界里不至于迷路。
然而,“玉米”泛濫,“青紗帳”里藏匿著大量黃色污垢,受害者強烈要求從源頭堵住網絡黃色禍水。
網上辦“戶口”不再隨便
鄭先生在武漢某事業單位內從事網站技術工作,2002年,他在網上一家域名注冊網站,申請到自己在網上的第一個域名。
他說,有了“玉米”,相當于給自己在網上辦了個“戶口”。
然而,隨著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本月11日發布的一份名為《關于進一步加強域名注冊信息審核工作的公告》,讓像鄭先生一樣的個人域名申請者今后將再無法擁有自己的國內“玉米”了。
負責運營國家頂級域名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此次《公告》中稱,從昨日起,個人用戶將沒有資格進行該中心提供的域名注冊。
據了解,國際頂級域名分為兩類:類別頂級域名和地理頂級域名兩種。類別頂級域名是以“COM”、“NET”、“ORG”等結尾的域名,均由國外公司負責管理;地理頂級域名是以國家或地區代碼為結尾的域名,如“CN”代表中國,“UK”代表英國。
CNNIC此舉,是對中央媒體此前一直追蹤報道網絡淫穢色情現象的回應。報道披露,一些不法者輕易通過申請域名開辦色情網站,傳播黃色信息,毒害青少年。
但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個人注冊“CN”域名遭禁后,國內網民還是可以通過國外渠道獲得“洋玉米”。
已有域名或將被清理注銷
該《公告》稱,用戶向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在線提交域名注冊申請時,還應當同時提交加蓋公章的域名注冊申請表(原件)、企業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注冊聯系人身份證明(復印件)三樣書面申請材料。
正是增加了這個類似于醫院掛號“實名制”的材料遞交環節,把日后希望在網上建“戶口”的百姓拒之門外。
此外,該《公告》要求對此前已經注冊完畢的個人網站,CNNIC將對其域名注冊信息進行逐個審核清理。這使得我省網民以個人名義注冊的域名可能被注銷。
我省到底有多少個人域名用戶?記者致電CNNIC,回答是該中心尚未統計。
省通信管理局網絡與信息安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低廉的注冊成本,肯定有不少湖北網民存在注冊個人域名的需求。
在武漢,有關個人域名的事例曾多次見諸報道,如大三專科生陶秋豐自建網站,年入十萬;武漢小伙吳鵬為了保護自己注冊的“unionpay.com”的域名,于今年將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等。
到2008年底,我省網民人數已達到1050萬,平均6個湖北人就有一個網民。
建立實名制勝于“堵”
CNNIC的“玉米”《公告》則引發了武漢眾多“玉米”愛好者的不滿。
武漢網友“飛客”稱,停止個人域名注冊有失公正,為何企業就能注冊而百姓就不能呢?在他看來,CNNIC就算關停國內個人域名,網絡色情也不可能絕跡。
據了解,近年來,圍繞“個人域名存廢”的爭論始終隨著網民對域名的瘋狂追逐而無休無止。一方面,一些網民通過瘋狂搶注域名,開辦黃色網站或惡意倒賣域名謀利;但另一方面,眾多希望擁有域名的網民,實際上并非違法亂紀之徒。
不少網友表示,個人注冊“CN”域名遭禁,表面看起來是因為此前個人域名申請泛濫成災,實際上是因為個人注冊者始終未獲得國家承認以及法律保護。
電信專家付亮說,禁止個人申請域名,不能從根本上根治黃色網站的泛濫,只能說明網絡管理者面對新生事物束手無策,圖簡便。他表示,實行域名實名制,建立域名注冊人(單位)的備份真實資料數據庫,讓真實身份與網絡虛擬“戶口”相對應,形成源頭追訴機制,較之“堵”的辦法顯得更科學。這樣不僅從源頭上有效防控色情網站的產生,還有利于在事后為執法機構快速破案提供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