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快遞的救贖
“等到明年,郵政部門將不達標的小快遞企業淘汰出去,我們日子就好過了。”在中通廣東負責人范經理看來,惡性競爭的根源就是這些多如牛毛的小快遞公司,如果不是多如牛毛的非法小快遞公司擾亂了市場秩序,他們也不會在與淘寶賣家的談判中如此弱勢。
新《郵政法》對快遞公司資金規模設定了較高標準,從事同城快遞業務注冊資本必須在50萬元以上,異地快遞服務在100萬元以上,國際業務在200萬以上,與其配套出臺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為該條款的實施規定了一年的緩沖期。據了解,目前約80%的民營快遞企業不符合注冊資本最低限制條件。
這意味著如果不采取增資或聯盟的形式,大部分小型快遞企業都要淘汰出局。對被淘汰出局的企業來說這是個壞消息,但是從整個行業來看卻是好消息。閆振坤向《法人》記者表示,民營快遞企業正可以借此機會利用聯盟形式做大做強,進軍利潤回報高的中高端市場。
但是他強調,快遞企業不能被動等待政策為其肅清小的競爭對手,而要主動出擊創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本次漲價事件暴露出來的快遞企業的根本問題正是沒有核心競爭力。
此次漲價事件中,有媒體報道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即將結婚的杭州王小姐找快遞送喜帖,但是從申通打到中通、圓通、天天,均被告知業務員很忙,無法前來取件。經同事推薦,王小姐聯系到受天氣影響較小的順豐快遞,這才成功把50份喜帖寄了出去。
同樣的暴風雪,當然不可能只影響其他快遞而僅對順豐格外惠顧。那順豐為什么受“天氣影響較小”?閆振坤向《法人》記者表示,順豐是在上一輪洗牌中走出來的民營快遞公司,一開始走的就是差異化路線,避開了低端市場的廝殺,順豐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上海圓通企業發展部郭鵬程指出,在當前,要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來贏得新的市場,就要進行業務創新,通過諸如代收貨款、簽單返還、時效件產品等增值服務產品的運作,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引導消費者的需求,并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快遞消費市場。
“不管快遞企業對電子商務如何地依賴,要清醒認識到,電子商務市場只是快遞業務的一部分。各快遞企業必須及早調整戰略,采取差異化服務來贏得廣大消費者,要通過差異化服務把電子商務市場變成促進企業發展的增長點,而不是被電子商務不成熟的運作阻礙企業的發展。”郭鵬程撰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