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線PC廠商,其他國內PC廠家的商業模式基本都是亞健康的。”長城電腦一位內部人士指出,有些廠家為了迎合英特爾每年都發布的新品,甚至產品都是虧損銷售,賺取的是市場廣告推廣基金以及獲得販賣CPU水貨機會,“販賣CPU利潤占PC廠家總體利潤比重,有時會超過三成,如再加上市場廣告推廣基金,基本構成其年底總利潤的來源”。
“這已經成為國內絕大部分PC廠家的生存之道,最終也導致了國內PC廠家市場競爭越來越弱。”上述內部人士說。
毛駿飆指出,由于市場處絕對壟斷地位,英特爾擁有絕對的CPU定價權。而對待Local OEM級客戶的商業模式就是:原本成本是20美元的東西,英特爾卻一定要賣60美元的價格,當廠家把60美元的貨款給了英特爾后,英特爾再拿出20美元,根據Local OEM客戶的忠誠度進行不同的“賞賜”。
PC上市公司尷尬
或許從PC上市公司這幾年的業績數據變化情況,更能體現出國內PC廠家的尷尬。
從2007年到2009年,七喜控股計算機整機收入分別是16.86億元、8.03億元和5.91億元,占總收入比重也由2007年的56%降到了2009年的30%,七喜控股的盈利狀況也由盈利5232萬元到虧損6821萬元。
長城電腦一位中層指出,這兩年英特爾已經逐步減少了市場廣告推廣基金,很多中低端CPU都沒有廣告返點補償。而七喜控股的業績下滑,應該與此有關。
如果說七喜控股的電腦業績大幅萎縮還是個案,長城電腦、方正科技和同方股份的電腦業務走勢就基本說明了問題的所在。
2007年長城電腦的電腦及外設(包括顯示器業務)收入為39.94億元,2008年長城電腦的電腦及外設收入為36.76億元;方正科技的電腦及相關產品收入也不穩定,2007年77.14億元,2008年61.13億元,2009年則為64.94億元;同方股份的計算機收入也如此,這三年分別是44.14億元、35.89億元與42.56億元。
但是,方正科技在財報中表示,2008年中國PC出貨量相比2007年增長了8%,長城電腦、方正科技和同方股份的電腦業務卻不約而同地同比減少。而2009年中國PC市場臺式機出貨量與2008年持平,筆記本出貨量增長了42%,但方正科技和同方股份的電腦業務增長速度卻遠遠低于中國PC市場平均增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