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三年中,還有一個悲慘倒下的TCL電腦。吳福祿表示,當年英特爾扶持TCL電腦,就是因為TCL電腦一次性拿了很多P4 CPU,而這些CPU訂單并沒有完全被TCL電腦消化,相當一部分也是串貨到香港市場消化。此外,當時TCL電腦瘋狂投入廣告,應該從中也獲得相當的市場基金返款。然而在此過程中,TCL電腦并沒有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被市場淘汰。
英特爾獨贏
“除了聯想,當年的國內PC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都在縮小,被一些很小的廠家蠶食了。”毛駿飆的理解是,七喜電腦之所以“降級”,除了業績問題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英特爾要將支持七喜電腦的技術服務人員,調配到深圳,服務創智誠和比亞迪等新興廠家。
被降級的毛駿飆認為,規模更小的廠家,就越容易被英特爾商業潛規則所控制,這也是英特爾一貫的市場扶持策略。
長城電腦一位內部人士也表示,雖然國內品牌PC廠家份額在萎縮,但國內小PC廠家卻不斷涌現,導致英特爾在中國市場份額和收入卻逐年增加。英特爾在PC技術發展中不斷引導,消費者已經認可,而核心技術又被英特爾所控制,“對于消費者來說,不買這家就買那一家,英特爾沒有任何損失。”
對此,英特爾(中國)方面表示,“七喜與英特爾合作模式的調整是由于其采用了競爭對手產品”,這是不屬實的。英特爾在中國采用不同商業模式、業務規模和產業投入也不同的合作伙伴,英特爾制定多種合作模式予以支持。英特爾會根據合作伙伴業務策略和重心的變化對合作模式作出適當調整。
“處理器市場是高度競爭的市場。合作伙伴有權選擇英特爾的產品,或是競爭對手的產品。采用何種處理器產品的決定權在于合作伙伴,最終是消費者的選擇。”英特爾(中國)有關人士說。
吳福祿認為,七喜控股作為區域電腦制造商之所以在2004年能成功IPO,其實也是依賴了英特爾的支持。這幾年沒有建立成市場核心競爭力,相反,因為競爭加劇,產品毛利率日益趨薄,業績逐年下滑,最終被英特爾拋棄。
根據上述國內PC廠家提供的數據,目前在臺式機CPU市場上,AMD與英特爾各占半壁江山,在快速發展的筆記本CPU市場上,英特爾占90%以上的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