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決定了我國能否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戰略轉型。在國家對新興產業的目標規劃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要達到15%的占比目標,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政策將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未來支柱產業來進行扶持和發展。2010年10月18日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對于高端裝備制造的范疇做出了明確的界定: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衛星及其應用產業、高鐵及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
干支線飛機制造 攀登高端制造制高點
飛機的航線主要分為干線和支線,干線是主要城市之間的航線;支線就是除這些干線以外的航線。干線飛機一般使用載客量和航程大的“大飛機”,大飛機主要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大型運輸機,或150座以上的客機;而支線飛機主要為起飛總重在50-100噸之間,50-150座的客機。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是空客380,其起飛重量已達到560噸,而當前我國仍無力制造起飛重量100噸以上的飛機。而我國唯一一款支線飛機ARJ21目前仍在適航取證中,預計2012年可交付使用。
航空制造尤其是大飛機制造作為裝備制造業的制高點,成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扶持的重中之重。“大飛機項目”自2007年起正式啟動,作為我國中長期發展(2006-2020年)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包含了大型運輸機和大型客機兩大項目。其中大型運輸機項目由中航工業承攬,而大型客機項目則由中國商用飛機公司負責。中國商用飛機公司2008年正式成立,其高管包括一位中央委員,兩位中央候補委員,這充分證明了國家對大飛機項目的重視和決策層對從國家戰略高度進行協調和資源整合要求的考量。
我們預計大飛機項目僅研發試制的投入就高達500億元,該項目將跨越三個五年計劃:“十一五”期間工作重點是開展大飛機項目前期準備、關鍵技術攻關和概念設計;“十二五”期間開展大飛機型號設計試驗、試制并完成首飛,此外軍用大型運輸機有望交付使用;“十三五”期間取得大型客機C919的適航取證,并開始投放市場。當前中國商飛首型支線飛機ARJ21正在進行適航取證,預計2012年將投入市場;中航工業的大型運輸機預計將于2013年首飛,2014年交付使用;中國商飛的C919將于2014年首飛,2016年將交付客戶使用。
無論是軍需還是民用,大飛機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預計2020年前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需求將超過500架份,銷售收入有望超千億元;考慮到我國民用航空市場的需求,C919未來的銷售至少為1000架份,銷售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未來隨著飛機制造逐步發展成為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戰略支柱產業,航空制造上下游產業鏈無疑將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主要涉及飛機總裝、發動機制造、飛機零部件制造、航電通信產品制造、航空材料等各個行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