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及其應用產業 北斗導航步步為營
根據《中國的航天》2000 年和2006年兩個版本白皮書的規劃內容,我國航天發展的策略是優先安排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的發展,適度發展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積極支持空間科學探索,無疑將衛星的發展次序放在了其它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之首。
2007年的《航天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衛星應用由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此外同年《關于促進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大對衛星應用產業的扶持力度,并細化了相關的政策:“對于涉及國家經濟、公共安全的重要行業領域,須逐步過渡到采用北斗衛星導航兼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服務體制,鼓勵其他行業和領域采用北斗衛星導航兼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服務體制。”
根據規劃,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從2000-2003年,建成由3顆衛星組成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到2012年發射10多顆衛星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中國及周邊地區覆蓋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形成全球覆蓋能力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衛星產業鏈主要分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和衛星應用四個方面。“十二五”前期,我國將陸續發射十來顆北斗二代衛星,后期將開始北斗三代的組網,未來十年將是北斗二代和北斗三代組網的高峰期。我們認為在2010-2020年間,隨著我國衛星發射提速衛星產業鏈將整體獲益,其中衛星制造和發射行業受益最為直接。此外,衛星制造關鍵部件的廠商也將分享我國衛星發射量的增長,衛星導航芯片和模塊、衛星導航模擬器、時間同步系統的需求也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2012年后,伴隨我國在軌衛星數量提升,我國衛星運營和應用將迎來新的轉折點。全球衛星運營應用產業主要包括衛星通信、遙感和導航三大類業務。當前我國衛星導航和已處于產業化轉折的關鍵時期,衛星遙感應用正在探索商業化發展的道路,衛星通信廣播應用產業已初具規模。綜合來看,短期衛星導航市場機會更近。
2006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總產值突破了百億元、用戶終端年產銷量超過百萬臺、個人導航終端數量已超過車載導航終端數量,預計2010年我國導航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2008年美國衛星產業鏈的收入折合人民幣已達萬億元, 2020年后北斗衛星能夠覆蓋全球,屆時我國衛星產業鏈的收入也有望能達到2008年美國衛星產業萬億元水平。隨著“北斗二號”發射高峰的臨近,我們認為衛星應用三大方向中衛星導航從運營、導航終端至應用系統,甚至電子導航地圖行業將迎來飛速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