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近圖本土,遠觀海外
根據《中國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為滿足快速增長的旅客運輸需求,建立省會城市及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運通道,規劃“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通道以及四個城際快速客運系統,客車速度目標值達到時速200公里及以上。
2009年我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里程數已達到6552公里;根據我國鐵路的規劃,到2012年我國將建成客運專線42條,總里程為1.3萬公里;而到2020年將建成客運專線1.6萬公里以上。當前我國高鐵最高時速已超過400公里。
根據2010年1月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投資計劃,2010年鐵路投資將達8235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較2009 年增長16.7%。預計在我國鐵路建設高峰的2010到2012年,總投資將至少維持在8000億元的水平。
當前高鐵裝備制造已逐步成為我國的優勢產業,中國高鐵產業多次獲得海外訂單,并實現了出口地區由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的轉變。高鐵建設前期基建行業首先受益,主要包括路基、橋涵、隧道、軌道、電氣化工程和站房工程;隨后受益的有車輛制造、鐵路信息系統和鐵路運營維護等行業。
海洋工程裝備更遠、更深、更強
廣義的海洋工程是指以開發、利用、保護、恢復海洋資源為目的,并且工程主體位于海岸線向海一側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可分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三大類。而狹義的海洋工程裝備則主要指海洋油氣開發所需的海洋鉆井平臺、海洋采油平臺和海洋工程船舶等三類裝備的制造。
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代表國家對海洋資源開發上的利益,目前對于該領域的發展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國家扶持將會從多方面入手,通過建立研發中心和劃撥科研經費等方式來增強我國的技術實力,此外還通過稅收和貸款的優惠來減輕企業的負擔。我國是海洋工程裝備的需求大國,未來還有望通過設備國產化率的要求幫助國內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09年的《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工信部曾明確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發展重點,針對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工、儲運等方面的裝備需求,主要內容包括海洋移動鉆井平臺(船舶)、浮式生產系統、海洋工程作業船和輔助船等三類裝備及其關鍵配套設備和系統,到2012年關鍵技術要求全面突破。
我們預計“十二五”規劃還將繼續加強對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技術、項目管理技術以及建造技術的支持和引導,提高我國在該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預計未來政策對海洋工程的支持將重點放在新型自升式鉆井平臺等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工程動力及傳動系統等配套設備,以及深水海洋油氣鉆采裝備。我國是海洋石油開發的大國,但當前海洋工程市場占有率仍不足10%。隨著技術攻關和政策扶持帶來未來國產化率進一步,油氣開發裝備產業鏈相關的鉆井平臺及設備、工程船舶、采油平臺、水下工程等將獲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