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完全超過一手房,二手房時代已經逐步走來。
中介進入黃金發展期
據易居中國最新報告,剔除重大工程配套房和動遷房,上海二手房交易量早已超過一手房。2009年上海二手房交易面積與剔除配套房后的一手房成交面積比達1.23∶1,近五年總體比例為1.03∶1。進入市場化交易環節的住房中, 二手房已經基本處于主體地位。
北京也已顯露出這一趨勢。根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對比數據,2009年一、二手房成交之比為1∶1.37,而2010年同期該比值為1∶1.88,二手房明顯成為成交的主體,而且占比仍有上升趨勢。
21世紀不動產中國區副董事長盧航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種趨勢是必然,深圳二手房和一手房交易比例已經接近4:1,但和成熟市場仍有差距,例如美國是14:1。”他進一步分析,一手房、二手房交易總量比例是體現房地產市場發展階段和成熟度的主要標志之一。在房地產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的歐美發達國家,二手房是房地產市場交易的主體,占市場總量的80%以上。由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一手房仍然是市場交易主體。但是土地資源的稀缺性決定著二手房取代一手房成為市場主體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在此背景下,二手房中介幾乎贏來了最黃金的發展期。
11月15日舉行的“房地產經紀行業發展前景研討論壇”上,鏈家地產董事長左暉指出,我國房地產經紀行業從業人數已近百萬,全國的服務產值(傭金規模)達300億元,未來3年我國房地產經紀行業的服務產值更可望突破500億元。
盡管調控給市場帶來巨大的波動,但2010年的情況已經和2005年的情況完全有所不同。
鏈家地產副總裁林倩對2005年及2010年兩次房地產宏觀調控對房地產經紀公司的影響作了比較:2005年宏觀調控之后,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出現了大面積中介關店的現象,上海門店數從14000余家店銳減至8000家;今年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雖然也造成了二手房成交大量萎縮,但一線城市主要品牌房地產經紀企業并沒有關閉門店的現象,部分企業的門店數甚至逆勢增長,這顯示各城市的品牌中介公司應對外部環境的能力在不斷提升。截至今年5月,備案的北京房屋中介機構達到2401家,比2000年增長4倍,分支機構達到3152家,增長了600余倍。
左暉透露,截至11月,鏈家已提前完成去年制定的目標。21世紀不動產等北京排名靠前的中介公司幾乎都錄得比去年增長的業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