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數據統計,從家庭到企業、事業單位,中國積壓著大量利用率低的家電、家具、設備、汽車、工具及用具,至2006年底全國鄉級以上的工業企業庫存商品累計總值達33276億元人民幣,如果加上全國商業、鄉鎮企業的庫存,其總值已逾7萬億元。而發展實物性租賃則是把“死貨”變成“活錢”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調動社會上大量閑置的財產、調劑余缺、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實現其使用價值的一條重要通道。
所以,對產品廠商來說,與邦家打交道或許不是件壞事。一方面盤活庫存,把“死貨”變成了“活錢”,加快企業資產的流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營銷渠道、銷售額和凈利潤,降低了應收賬款的壞賬率,快速回籠資金。在終端銷售上,邦家則幫助企業實現從賣產品到租產品的轉變,邦家也讓希望在現代商業競爭紅海中的家具企業看到一片“藍海市場”。而為了吸引供應商積極入場,邦家提出了贈送股權、現款現貨、二次利潤等全新的合作模式,現在邦家與150多家上游企業進行了合作,產品總數數千件。蔣洪偉認為,這一新型的連鎖租賃模式將在推動信用消費、消化庫存等方面起重大作用。
模式面臨考驗?市場太小,價格太高
根據邦家的規劃,3年內將在一線城市開設15家直營旗艦店,5年內開設50家直營連鎖旗艦店及50家中心店,初步在全國一線城市形成品牌效應和連鎖規模。然而,業內不乏人士對邦家模式提出質疑。
質疑主要有兩點:首先,目前租賃業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只有1%-3%,這與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租賃滲透率超過25%的情況相去甚遠,國內租賃環境還未成氣候,如何推廣租賃業務成為問題;其次,租賃消費的門檻并不見得很低,“租的起就買的起”,租賃費用是否會影響到成交成績?
“或許目前邦家的情況有些類似經典的兩個推銷員賣鞋的故事。整個島上的人不穿鞋,一個推銷員無功而返,一個推銷員大獲全勝,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那個賣出鞋的推銷員。”蔣洪偉解釋說,邦家租賃在渠道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租賃連鎖店”概念,解決了國內租賃業“小、弱、散、亂”的局面,他相信流行于西方、對西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生活方式將來一定會被國人接受,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海歸派人士回流,這股租賃風潮很快就會到來。現在,邦家的下一步計劃是把租賃連鎖店開到跨國公司高管、潮流白領人士更集聚的上海、北京和深圳,提前搶占市場先機。
而對于租價影響成交量的問題,蔣洪偉以公司運營不到三個月的成績來說明。他介紹說,僅以較貴重的汽車、鋼琴為例,盡管每年的租金在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但目前邦家近40臺轎車和30多架鋼琴已經全部租出去,其他產品如健身器材、高檔攝影相機等都很受歡迎。 李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