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2008年奧運會后啟動限行,車輛根據尾號每周限行一天,該措施在實施初期取得一定效果。但兩年后,機動車上牌量平均每月激增近一倍,限行成果被消耗一空,堵車現象再次困擾首都交通,能否緩解擁堵也再次成為尾號限行的最大爭議。尾號限行是否直接導致北京機動車數量劇增,官方尚無定論,但兩者之間不能說沒有關系,有媒體調查,四成左右的有車族表示,會因為限行而為家里再買一輛車。于是,尾號限行應該取消或收緊這一話題熱度在不斷升溫。有網友認為,尾號限行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反而為老百姓生活帶來不便。
浙江寧波立法部門為緩解擁堵正醞釀出臺一項新政策:要買新車先買車位。盡管這一政策尚未得到當地人大立法機關的通過,但已經引來了各方關注。市民專家紛紛質疑,以犧牲消費者利益為前提的治堵招數是否可取。有一網民在得悉該政策后表示,“如果這個政策出臺,那計生委也可以考慮出臺"生孩子必須先落實好一套房"的政策,國土部也可以出臺"要走路必須先買一塊地"的政策。”也有專家指出,這一政策具體執行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并不能從實際上解決停車難題。
上海多年來一直實施的是“牌照拍賣”政策,每個月發放一定數量的汽車牌照,消費者通過拍賣方式獲得。這一制度的漏洞是很多在上海的車輛掛上外地牌照就可以逃避限制。現在,上海仍是中國最堵的三大城市之一。而廣州、杭州、深圳則紛紛提出征收交通擁堵費的設想,但這一設想曾經在國內遭遇過巨大阻力,因此時至今日,也未能被實施。
中國各城市擁堵現象未絕,“治堵”仍將漫漫上下求索。有專家提醒,未來北京乃至全國將會繼續面臨機動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好的辦法是改變道路規劃思路,即在現有最擁堵或者說交通壓力最大的主干道之間修更多的支線道路,從而將新增車流以及現在最擁堵道路周邊的車流吸引到這些新修道路周邊,并有效地為主干道分流,使城市所有道路的交通容量趨于平均,從而達到減少擁堵的目的。
汽車產業繁榮和城市擁堵的隱憂
在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城市交通擁堵現象卻日益加重。汽車產銷量屢創新高,中國社會也昂首邁入“豪堵”時代。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月最新發布的數據,2010年10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54.1萬輛和153.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50%和25.47%,僅前10個月國產汽車的產銷量就已超過2009年的全年水平。中汽協預計,今年全年國產汽車產銷量有望突破1700萬輛,將一舉刷新美國此前保持的全球新車銷量最高紀錄。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目前,美國的汽車保有量是每千人800輛左右,歐洲和日本的汽車保有量是每千人500輛至600輛,而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是每千人25輛左右。中國較低的人均汽車保有量,也恰恰說明未來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會有更多的家庭達到買車的最低門檻,這也將帶動汽車行業的進一步增長。
然而,在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城市擁堵這一隱憂卻不斷顯現。根據公安部交管局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將達700萬輛。而當機動車保有量達500萬輛和600萬輛時,如果不采取限行措施,高峰時擁堵時間將超過5個半小時。而即便采取限行措施,擁堵時間也將達到3小時至4小時。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最近曝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交通擁堵和管理問題,中國15座城市每天損失近10億元財富。交通擁堵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的出現與升級和經濟、人口、產業、空間等宏觀因素的聯系非常緊密。有專家預言,今后中國越來越多的大城市堵車會成為常態,對于這個線性發展的變量,各方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
中國已吹響破解“城市病”號角
就在各地探索城市交通解決之道時,亦有國家層面的政策信號傳出。10月下旬,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國家應當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優先發展,確保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導地位。這將為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進一步提供法治上的保障。征求意見稿提出,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道路的技術條件、交通流量、出行結構等因素,開設公共汽(電)車專用道,設置公共汽(電)車優先通行信號系統。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11月30日在市委十屆八次全會上講話時表示,國務院已原則同意北京市關于治理交通擁堵的方案。北京市將盡快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修改完善后抓緊征求意見,平穩出臺,認真落實,使治理措施盡快見效。劉淇的表態,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各大網站均以醒目標題突出轉載,足見社會對北京交通問題的高度關注。
不難看出,北京的“治堵方案”之所以如此受關注。一是因為北京的首都地位,二則,這個經過“國務院原則同意”的方案,或也將成為中國大城市治理城市交通的一個樣本,以供借鑒。
“交通擁堵”被媒體列為中國六大“城市病”之一,今年10月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特別提到了要“預防和治理"城市病"”。可以預見,在十二五期間,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等,必將成為中國推進城鎮化,促進城市和諧健康發展的重要命題。期間勢必會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