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盯上太子參?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等。《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雖甚細小,卻緊而堅實,力不下大參。味甘苦,功同遼參。”
這種不算太起眼的藥材,為什么會被炒家盯上呢?
“一是總體量不大,規模小,容易操盤,而人參資源豐富,炒家從產地、市場和終端都不好控制;二是前幾年有炒作基礎,甲流非典時期,太子參也曾從20多元漲到80多元。”多方人士分析。
減產成了炒作的由頭。福建柘榮縣藥業管理辦有關人士介紹說,今年由于天氣原因,柘榮太子參減產1/3,往年產量占全國的2/3多,約3000噸。“兩個打擊,先是3月的冰凍,后是洪水臺風,太子參腐爛在地里。”
貴州則受到干旱影響,收成時恰逢雨季,“農戶還從小販手里買到假化肥,2000多畝太子參全部絕收。”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中藥材協會一女士告訴記者,太子參減產一半,只收了700多噸。
“自然災害不是主要的。太子參就一年一熟,即使是減產,到明年七八月份就出新了。適量的減產能一年價格漲10倍?除了炒作沒有別的可以解釋。”不少藥企均持此觀點。
后市博弈
在3年前的普洱茶炒作后期,由于虛高已沒有需求,莊家出貨非常方便。大莊向中莊出貨,中莊出給小莊,小莊分批分期聚攏批發商,批發商再讓瘋狂涌入的零售商接盤。
但太子參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高位徘徊。
9月12日,中藥材信息網顯示:“太子參貨源多被大戶掌控,目前福建產地交易價堅挺在233元左右。”其時,太子參已漲了7倍。
10月,藥業方面傳出消息:“價位太高,難以接受。”太子參開始走貨緩慢,市場呈有價無市。然而,莊家并未被嚇退。有需求的廠商在10月末購進大貨,10月的高價終被托住。
到12月,價格逾越300元大關。廣州藥市 12月8日行情顯示,市場小批量走動,近期行情由落轉穩,目前市場較好的貨售價310-315元之間,一般貨售價285-295元不等,該品高價入手的藥商仍有,短期行情下滑幅度應有限。
莊家和藥企進入肉搏。
飲片企業福建天人藥業有限公司毗鄰中國最大的太子參產地柘榮,公司進太子參一直隨賣隨走。但這輪神話般的漲價,讓該公司嘗到了苦頭。
“我們公司對太子參的用量大,不能斷貨。現在價格居高不下,盡管庫存占用資金大,保管也花成本,但為了未來必須保穩定,我們還得自己做倉儲,備足貨。” 天人藥業的馮廠長表示。
但更多藥企選擇了寧愿減產甚至停產的抗爭方式,醫院則采用別的藥材取代太子參。
江中制藥是全國最大的太子參使用企業,占原料總量的40%左右,其主打產品健胃消食片保持著中藥化積類藥物70%的份額。今年的中報和三季報顯示,由于原材料漲價,江中制藥的毛利率同比下降六七個百分點。
“太子參大漲對我們業績有些影響,但不可能長期制約。由于發改委對OTC藥品零售價格有嚴格規定,不能隨便漲價,我們只把批發價漲了3.9%,算下來每盒漲了0.2元,但漲批發價不是最好的策略,畢竟經銷渠道也是需要利潤。”說到太子參,吳伯帆的聲音有些激動,“今年我們采取了適當控制健胃消食片的產量等應對措施。我們不會去助長游資的惡性炒作。”
生產復方太子參止咳益氣散的湖北長久藥業有限公司徐總經理對記者說:“我們現在基本處于停產狀態,太子參價格高了要么不做,要么就少做,漲得厲害,虧本啊!”
就連位于柘榮的百姓藥店基本也不進太子參了。不少醫院的處方,已把太子參換成了黨參。
有價無市,太子參還能挺多久?
有人士稱,藥材不同于普洱茶。茶葉可以存放,藥材如果保存不當,發霉變質。這些玩樓市、煤炭的人終會發現,價格要回落到正常范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