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網絡化水平低
一方面,中國流通企業的電子商務仍然屬于“一家一戶”封閉運行的電子商務信息,沒有形成信息資源共享,像封閉的信息孤島,無法形成產業的網絡平臺,與世界一流流通企業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我國缺乏貫穿制造商、零售商、客戶之間的信息平臺,造成整個產業鏈過長,跨國公司不能在信息平臺上與客戶直接溝通,導致物流的效率十分低下。
目前我國出現了很多物流公司,但普遍規模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其“專業化、網絡化、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
三、改變我國物流業現狀的主要對策
(一)樹立現代物流經營理念
首先要增強現代物流企業的市場意識。必須摒棄過去那種閉關經營的官商作風,以用戶需求為己任,緊貼市場,確立國有物流企業的市場定位,根據需求并結合自身的基礎對企業進行資產、人員、業務的重組,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服務系統。其次,要增強現代物流業的開放意識。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加強國際物流合作,積極引進外國的資金、技術、經驗。
(二)加強科技知識含量,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強化企業內部互聯網的構建。國有物流企業可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和實際狀況,設計和實施企業內部互聯網方案,能夠以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進行企業內外、信息溝通和管理,集約地實現物流功能,縮小與世界先進物流企業的差距企業內部互聯網主要是提供市場營銷功能、項目、管理功能、客戶服務與支持功能二能夠幫助客戶服務與支持部門共享客戶的反饋信息,創造一個相應的支撐系統。
隨著網絡、自動化等技術的發展及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物流技術現代化越來越重要,企業內聯網、外聯網的出現,不僅形成了網絡交易,而且使企業的內部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也都基于網絡。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組織化、集約化程度,為企業規模化經營創造了條件。網絡時代,企業是否能夠縮短向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時間,是能否取得全面競爭優勢的關鍵。網上聯系也是企業得到顧客需求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互聯網為全球企業供應鏈提高運作效率、擴大商業機會和加強企業間協作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手段—電子商務平臺。如果企業能在很好地規劃運作內部資源的同時,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資源,如供應商、代理、承運商等,將提高其生產、采購及交貨計劃的準確性,從而能在快速應對市場的同時,提高對客戶銷售及服務承諾的準確性與實時性。
世界500強企業之中,60%一70%的企業建立了以第三方物流為基礎的信息網絡系統,我國物流企業從總體上與外資企業在電子商務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三)培養物流管理人才,建立具有創新機制的企業文化
國有物流企業向現代化物流提升轉型的成敗,物流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物流管理者必須對每一個物流環節都有足夠的了解;不僅是運輸專家,還應熟知財務、市場營銷和采購等工作環節,必須具備對物流諸環節進行協調的能力。現代物流更加要求物流管理者具有創新意識,包括知識創新和服務創新,用創新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保證顧客服務在本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利用創新來產生良好的用人機制,保障國有物流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適應世界發展趨勢,.樹立現代管理新理念
隨著全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運行,尤其是大型制造企業的運行所必需的業務和技術的廣度不斷擴大,同時知識的快速更新又使得這些業務和技術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尤其是相關管理的專業化程度也不斷提高。
專業化的實現本身需要大量的資源投人,包括人力、資金、技術、信息管理系統等多方面的資源,對管理的專業化而言,更為重要的還有長期的知識、經驗積累的投人和時間資源的投人,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實現專業化的成本增加。企業為實現總體運行的高效率,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實現高附加值的核心業務的專業化運行上,同時通過與外部實現資源共享的方式來實現非核心業務,尤其是非核心業務管理的專業化,即非核心業務管理職能的社會化。非核心業務管理職能社會化的實現模式,實際上是將企業內部分工社會化。它不同于傳統的基于工序或產品的社會化分工,而是基于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專門業務領域的社會化分工,是企業管理的專業化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諸如行政命令、市場壟斷、法制缺陷等阻礙企業業務發展的制度性因素將逐漸消亡,國民經濟信息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商業信用體系等市場和社會因素也將日益完善,這一切為使中國成為世界新興的物流最大市場創造了條件。
總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廣泛地認為是企業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在加緊物流國際化戰略的研發,中國更應順應趨勢,開拓完善物流市場,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