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墓”將造成
嚴重資源浪費
方志坤說,對于陵園來講,“活人墓”的出現并非壞事。“如同產品生產出來后馬上被銷售掉,資金迅速回流進入到下一輪生產中,這對企業成長是有好處的。”但是方志坤也表示,從更廣層面看,任“活人墓”發展下去從而導致惡性循環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一方面爭搶‘活人墓’加劇了墓地供應不足的假象,另一方面‘活人墓’也推動了一些不規范的開發行為,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大量土地被占用的同時出現大量閑置的墓穴。”
濟南短期不會
出現墓穴短缺
記者了解到,搶購“活人墓”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出于對土地資源短缺引發墓地價格上漲的擔憂。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市民們普遍認為陵墓用地將不敷使用。就此事記者采訪了省城多家公墓和陵園。玉函山公墓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目前在售的墓穴數目并不大,但足以滿足市場需求,而且后續開發的土地儲備還足夠,短期內不必擔心墓穴短缺的問題。而省城另一家陵園營銷部的負責人則表示,按照目前已公布0.7%-0.8%的年均人口死亡率和城區300余萬人口來計算,城區7家正規公墓每年需要承擔著約3萬左右的墓穴。“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呢?目前我們陵園已建成的墓穴位置就已近10萬,而這些位置還僅占儲備土地的極小部分,所以短期不會出現墓穴短缺的現象。”
“活人墓”存廢要看
現有資源承受力
山東經濟學院社會學博士牟利成在評價“活人墓”時說,從經濟角度看,不論是搶購好風水的墓穴,還是避免將來價格上漲而率先購買墓地,這些行為都可以算得上是市場行為,人們是想用最小的投入爭取更大的回報。“單從這一角度講,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活人墓’造成的浪費能否為現有的土地資源所承受,是決定這一經濟行為是否應該繼續下去的關鍵,否則就應該停止。”牟利成還說,從長遠來看,解決墓地和資源的矛盾要從文化重建著手,建立一個既保留傳統文化精神、又符合當下資源人口現狀的殯葬文化。
墓穴賣給活人
陵園負主要責任
山東徳義君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建東在評價“活人墓”時說,活人墓的出現主要是在陵園經營者的層面出現了漏洞。“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經營者拒絕出售活人墓,那么這種現象也不會存在。在整個鏈條當中,墓地經營者是一個具有控制功能的‘組件’,所以出現問題,經營層面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李建東律師表示,應該從法律和管理層面入手,抓住關鍵環節,遏制“活人墓”蔓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