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年前,手機銷售炙手可熱的時候就有人預言:“手機銷售最終只能以品牌商直銷的方式或者寄身于大型綜合賣場,手機連鎖專賣的方式肯定行不通。”2009年,隨著協亨、金飛鴻、百老匯等十多家曾經的手機連鎖區域霸主逐漸消失,僅存的中域、迪信通等全國手機連鎖行業龍頭也開始轉型求生,殘酷的現實似乎更加印證了當年的預言。
但是,一家以做三星代理商起家的公司——樂語,卻打著“專業賣手機大有可為”的旗號,2009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并豪言到2013年全國范圍內的門店數量將達到2000家,銷售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就在樂語上市的當晚,樂語的一個老員工在博客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所選擇的這條道路,是一條沒有前人走過的路。沒有地圖,也沒有任何參照物,彎路、迷失在所難免,但堅定走下去的信念永遠不變。”正是沿著這樣一條沒有坐標的道路,樂語成功地在市場的縫隙中生存了下來。

模式之惑
一直以來,手機連鎖銷售由于商品過于單一,在消費者需求不斷豐富的情況下一直不被業界所看好。在消費電子異常發達的日本市場,手機連鎖也從來沒有以專門的業態出現過;即便是歐美市場,專門的手機連鎖業務也只是在百思買家電賣場里面獨立出來而已。而且,手機消費長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一般的高端需求多半都會去幾大運營商的營業廳,那里提供的商務智能服務更全面、更專業;而更多的大眾化需求者就直接奔家電連鎖店去了,一邊逛家電,順便買手機,兩不耽誤。而單一的手機連鎖業態,明顯兩邊都不靠,費力不討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