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的開放戰略
目前來看,三家運營商中動作最大,相對而言開放戰略最徹底的是中國聯通。對于中國聯通而言,是急切希望促成2G用戶向3G網絡轉移。作為技術最出色、產業鏈最完善的WCDMA牌照的持有者,中國聯通在端和管方面有較好的基礎,因此集中精力打造“云”,即應用和業務是聯通當下最為看重的。
與電信的開放試水不同,聯通在開放戰略的基礎上由廣東聯通首先對開放平臺進行體系上的梳理,將“Wo+開放體系”戰略細化落實為四大平臺:社交生活開放平臺、全媒體開放平臺、分享傳播開放平臺、智能通信開放平臺。
據廣東聯通創新部副總經理李韓介紹:“這四個開放平臺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運營商開放能力平臺為用戶打造更強大的應用。”
每個平臺聯通都給出了具體的開放能力。例如社交生活開放平臺提供的五個能力包括:用戶關系服務、基礎通信服務、渠道開發服務,精確運營服務,SNS能力開放接口。分享傳播開放平臺開放的六大能力包括:支持合作伙伴通過內容分發模塊直接調用平臺內容、通過圈子分享模塊實現社交分享傳播、通過積分共享模塊實現會員共享與資源互通、通過二維碼O2O支撐模塊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服務、通過渠道共享模塊共享聯通全渠道資源、通過精準營銷能力模塊獲得用戶畫像和精準推送能力。智能通信開放平臺則是開放云通訊錄共享接口協議,提供聯通短(彩)信、語音、視頻、微博等各項通信能力。全媒體開放平臺開放的十大能力包括:短信彩信、精細化營銷、流媒體下發、手機直播、二維碼能力等。
聯通的這一做法大大升級了以往的應用程序商店模式,事實上,此前三大運營商都在嘗試做應用程序商店,但所取得的成績卻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運營商始終跳脫不出2G時代“百貨商場”的思路:無論用戶通過手機購買任何服務、內容,都需要通過運營商,運營商從中抽成,曾經的CP和SP也不可能在運營商打造的大資源池外獨活。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所提倡的i model就是這類模式的典型,而中國移動推出的基地模式也是希望復制i model所取得的成功。
以往這種打造大資源池的做法已經很難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2G時代SP和CP所提供的服務以信息類服務為主,其他衍生服務也是與運營商所經營的語音服務相關:例如彩鈴、手機來電鈴聲下載等等。
今天App的種類繁多,大多已經跳出運營商的話音業務,而是有獨立的內容、服務體系,甚至擁有自己的忠實用戶,像微博、大眾點評本身就擁有千萬級的用戶,運營商企圖像當年控制SP\CP一樣已經不可能。
而吸引這類App廠商與自己結成利益共同體,最根本的需要就是用開放能力換取這些App廠商的用戶,將用戶對App的黏性延伸到網絡以及運營商身上。
與中國聯通重新打造開放體系不同的是,作為2G時代的寡頭,中國移動曾經打造了基地模式,作為運營其增值業務的載體。而此次的全球開發者大會又再次重磅推出了九大基地:無線音樂基地、手機視頻基地、位置服務基地、電子商務基地、互聯網基地、手機閱讀基地、游戲及12580基地、手機動漫基地和物聯網基地。
而這幾大基地未來將是移動互聯網開放合作戰略的承載平臺,基地模式與MM平臺多少沿襲了此前的“百貨商場”模式,移動的開放似乎并沒有聯通徹底,而這也與目前移動所處的環境相關:作為中國最大的運營商,移動必須順應開放的大勢,但是另一方面移動本身推進2G向3G網升級的迫切程度顯然不如聯通,拿到TD-SCDMA的移動希望快速過渡到4G-LTE,而在等待的過程中大規模地調整自己的開放架構對于移動來說似乎還不是時候,畢竟在端和管的領域移動還存在不少隱憂,此時大規模地鼓勵用戶使用3G網絡顯然是自曝其短,且做且等的心態決定了移動沿襲基地模式,沒有在開放能力平臺方面做體系重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