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和消費綁定的一個詞就是優惠,不信您看看您的錢包里,金卡銀卡會員卡、美容美發儲值卡,總得有那么幾張。原因很簡單,消費者總是希望買東西時能更便宜一點,商家當然就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于是會員有優惠,儲值能打折已經是大家默認的一種模式。
現在連買房也開始流行辦卡了,有的開發商在賣房時會聲稱,如果您辦個白金卡、VIP卡甚至是團購卡,買房的時候一萬能頂好幾萬用。開發商優惠辦卡的促銷力度聽上去不小,購房者從中應該可以得到不少實惠。然而中國消費者協會卻發出了消費警示:這種銷售手法暗藏隱患,消費者購房面對優惠營銷千萬不要貪圖便宜。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買房時,相信有不少的消費者都遭遇這樣的廣告:辦白金卡、VIP卡可以交1萬頂2萬、5萬甚至是更多的房款,有的還強制性要求必須辦卡還能參加搖號,憑號抽簽選房。也就是說,優惠還是其次,如果不辦理這個白金卡,可能購房的資格都沒有了。有媒體就曾曝光過北京大興某樓盤的違規銷售。
銷售人員:一萬抵十萬的,相當于給你九四折,這是我們最大的折扣了,就僅限這周和下周有這樣的優惠活動,我們馬上就開盤了。
這樣的優惠措施的確吸引人,但業內人士透露,這家樓盤根本沒有預售許可證,現在的這種銷售手法,不過是開發商因為資金緊張,違規進行預售圈錢。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副主任張德志告訴記者:
張德志:買房辦卡可以享受一萬頂兩萬用,甚至是兩萬頂五萬、十萬用的優惠,但是實際來講,最后開具的票據來看,這筆費用并不在房款里面,往往是以信息服務費的名義出現的,這樣的話,消費者將來就會有很多隱患。比如出現違約,那么違約的總額肯定是按照房屋發票的額度計算的。如果再涉及到退房,這個服務費如何退的問題,現在也有消費者碰到,不僅是手續麻煩,有的在很長時間內都退不到款。
不僅是辦理所謂白金卡、VIP卡,現在一些開發商的銷售手段又開始花樣翻新,特別在一些二線城市,推出“交一萬頂幾平方”的“平米運動”,還有諸如“團購卡”等形式,實際性質則與“白金卡”、“VIP卡”是一樣的。近日在蘇州的一家樓盤,售樓大廳里設著某網站的咨詢處,通過他們團購買房可以有很大的優惠,前提是交一萬塊錢。
銷售人員:你交一萬塊,我們幫你排個號,相當于8折,便宜了二十幾萬。你可以理解為中介費和傭金嘛。
面對如此的利益誘惑,想要購買住房的消費者還有什么理由拒絕?這種營銷手法真是有利于消費者嗎?其實結果卻并非如此。中消協提示,消費者要理性看待這種人為制造銷售緊張、蓄客漲價的手法,必要時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反映。同時建議有關部門也加大監督查處的力度。
中消協消費指導部副主任張德志:商品房銷售必須取得銷售(預售)許可證。如果沒有,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進行預售,不得以認購、預訂、排號、發放VIP卡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取或變相收取定金、預定款等性質的費用,不得參加任何展銷活動。商品房經營者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由于“白金卡”、“VIP卡”等最終開具的發票多是“信息服務費”,不能含在總房款中,消費者雖然初期可以在契稅計算時得到“實惠”(涉嫌多方合意逃稅取得),但是一旦涉及對方違約交房、退房等糾紛時,這部分“信息服務費”主張困難。如果所購房屋今后上市交易,減稅基數也受影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