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已經是很便宜的了。記者調查發現,面積大小、結構設計、石材用料等都差不多的墓地,在通惠陵園的價格則為3.6萬元,并且數量所剩無幾,都是位于較差位置上的。
在臥龍陵園,記者看到里面還有幾片蘋果樹和一個薄膜大棚。“等不夠用時,這些肯定都要拆,整墓地不比種這些玩意掙錢啊?”一位自稱諸葛店村村民的人告訴記者,“這是大隊的地,諸葛店及周圍三個村的骨灰都要放到這里,不知什么時候被承包出去了。”
在陵園咨詢處,一位自稱來自北京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塊地的老板同樣來自北京,當詢問老板是否還有其他產業時,他回答:“就這一片墓地還不夠啊?”
面對北京市龐大的需求,把公益性墓地當經營性墓地賣的情況并不少見。記者調查發現,在河北省民政廳公布的名單中,三河市京東臥龍陵園、天堂公墓、涿州市西皋莊公墓、易縣世界華僑陵園都存在公益性公墓私自出售的違規行為。
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公益性公墓是為農村村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安葬服務的公共墓地,不對外、不允許開展經營活動。而經營性公墓是為城鎮居民提供骨灰或遺體安葬實行有償服務的公共墓地,建立經營性公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或民政部批準。
【延伸閱讀】
加強法制讓生者逝者都“安穩”
“一些地方故意將公益性公墓做大規模,少部分被當地村民消化,剩下的違規向城鎮居民銷售。一些林場、耕地也打著各種幌子做起墓地生意。”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教授楊寶祥說,統計顯示,中國每年平均有930多萬人口死亡,選擇經營性公墓安葬的僅有10%。
北京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他們了解,近些年,確實有一部分北京市民前往周邊河北地區購買墓地,以與之相鄰的大興、房山、通州的居多。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公益性墓地就像小產權房一樣,是農村居民享用的一種福利,一旦土地被征用,本地村民會享受到一定補償,而埋葬于此的城鎮戶口逝者,權益很難受到法律保障。很多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大產權”和“小產權”的區別。聽到“公益性墓地”的介紹,還以為是政府給普通百姓建的經濟適用型墓地。即使知道,往往銷售人員的一句“死者為大,誰也不會隨便動死人地方”,就打消了消費者的顧慮。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坦承,“小產權”墓大行其道,凸顯了我國殯葬業價格管理的不規范及監督缺失。因此,要加緊修訂《殯葬管理條例》,并創造條件盡快制定殯葬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