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結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席卷香港,房地產泡沫破裂,2002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已經比1997年10月縮水近一半,樓價大跌近七成,當大量中產成為“負翁”之時,房地產公司的盈利看上去卻無大礙。以新鴻基為例,2001~2002財年,新鴻基的利潤非常穩定:85億港幣,其中房產銷售40億,租金的收入也高達40億。
香港學者梁文道曾撰文說,“最近10多年來,香港社會對富豪的看法有很大變化。10幾年前坐出租車和司機講起李嘉誠,10個有9個會豎起大拇指,稱他做‘李超人’;今天要是坐出租車和司機討論‘誠哥’近日的事跡,我保證10個里頭有10個會一聽到他的名字就立刻大罵‘官商勾結’。”
一面是光鮮亮麗的豪宅和摩天大樓,一面是困頓的“籠屋”現狀,讓許多港人對這些地產大亨們頗有微詞,高地價、打擊投機不力和房屋援助計劃的停滯給民眾帶來了不滿,而政府在政策上對地產商的傾斜和官商勾結的事件更是飽受批評。
據港媒報道,許仕仁本為政務官,2000年離開公務員隊伍后,出任強積金管理局行政總監,2002年又出任馬會董事。2003年離開強積金管理局,其后自組顧問公司,2004年出任新地旗下的九巴董事,2005年重返政府出任政務司長兩年。
許仕仁一直被指與新地關系密切。2002年末,許仕仁離開強積金局前,曾涉嫌未交租金即入住位于香港跑馬地禮頓山、由新地開發的兩個共逾4000尺的相連豪宅,當中累積涉及租金至少132萬港元。直至2003年11月起,許仕仁才開始每月交租,每單位5.5萬港元,每月合共交租11萬港元。后來租金加至每單位8萬港元,即每月租金16萬港元。雖然許仕仁面對質疑時表示,自己支付了一個月16萬港元的租金,但目前還未有調查結論。
新鴻基執行董事陳巨源的被捕,據聞源于其負責的新鴻基地產土地事務涉及貪腐。有香港媒體報道稱,處理新界大圍香粉寮項目的土地購買期間,該塊土地業主原有意直接賣給新鴻基地產,陳巨源卻表示不感興趣,此后再通過第三方公司以高價買入。
此外,陳在香港各界擔任數項公職,既是香港貿易發展局基建發展服務咨詢委員會及中國貿易咨詢委員會的委員,又是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內地事務委員會、土地及建設咨詢委員會委員。
在新鴻基案之前,2008年曾曝出的“梁展文事件”也被當成是政府與大地產商勾結的一個例證,其中涉案企業除了新世界地產,也曾涉及新鴻基。
梁展文曾任香港特區屋宇署署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2002年,特區政府宣布停建、停售居屋,以及終止私人參建計劃。同年,政府與新世界地產公司合作的居屋紅灣半島落成。2004年2月,新世界中國地產以5.932億港元,購入紅灣半島一半股權及貸款,當時政府遭輿論嚴厲批評“賤賣紅灣”。
2007年1月,梁展文退休。2008年8月,梁展文出任新世界中國地產執行董事及副董事總經理,合約3年,年薪312萬港元。公眾嘩然。后在輿論壓力下,新世界中國宣布與梁展文無條件提前解約。
“地產霸權”
以廉潔透明政府著稱的香港,那些依靠土地致富的大家族、大亨們在資本壯大之后,亦難免會侵蝕政府官員,形成資本的霸權。
在香港,以地產、金融、貿易自由化著稱的另一面,則矗立著六大公司巨頭,也是六大家族。他們分別是和記黃埔的李嘉誠家族、新鴻基的郭氏家族、恒基兆業的李兆基家族、新世界發展的鄭氏家族、九龍倉/會德豐的包氏及吳氏家族、中電控股的嘉道理家族。根據港交所的數據,2010年5月,由這些經濟巨頭操控的主要上市公司,占香港股市總市值(主板)的14.7%。而在恒生地產分類指數中,新鴻基地產、恒基地產、長江實業、恒隆地產、信和置業這5家香港最大的房地產公司目前均是由創始人家族控股。
在曾任新鴻基地產集團創辦人郭得勝私人助理,并在發展商嘉里建設中負責過土地和物業估價與收購的潘慧嫻看來,這六大家族幾乎壟斷了香港的地產行業和公用事業,“主宰著香港的經濟命脈,控制著香港人”。
類似家族資本與政府的勾結在香港并不少見。“眾所周知,許多地產巨賈及與其關系密切的業務伙伴(包括許多來自銀行、法律、建筑、工程和建造業的伙伴),在由800人組成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中,占有不少席位。地產界的利益,藉地產及建造界在立法會的功能界別議席獲得充分反映。”潘慧嫻在其2010年所著的《地產霸權》一書中說。
《南華早報》曾在2010年披露,六大地產商的董事在政府各個法定咨詢組織里擔任總共54個職位,比1998年時的16個有大幅上升,就是說地產商在政府法定機構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當然也包括一些公開的丑聞,包括1999年沒有經過公開招標就把數碼港賣給電信盈科的事件,也包括2004年紅灣半島事件,2008年梁展文事件等等。這些都是政府和地產商關系密切的一些證據。
如何對家族壟斷市場的行為做出合理的約束,對資本左右公共權利的制度做進一步的改良,也是“香港模式”能否再具創新效應面臨的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