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資本進軍藥妝店
開設藥妝店,聯華不是獨行者。在此之前,華潤萬家、統一商超等大型零售商都有旗下藥妝店。
華潤萬家旗下elvivo藥妝店目前在全國已達到十多家,未來的拓展戰略是在一線城市的大型購物中心開店,計劃3年內開500家店。而由臺灣統一商超與麗珠醫藥集團合資成立的“康是美”連鎖藥妝店,布局華東市場。統一商超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統一商超將增加投入,未來5年內有計劃將“康是美”在珠三角及其外圍地區的連鎖門店總數增至100家。
除了傳統零售商以外,屈臣氏、萬寧、嬌蘭佳人等專門的藥妝連鎖店已是遍地開花。2011年年底,進入中國內地已超過10年的屈臣氏宣布,內地門店數量達到1000家,同時,屈臣氏計劃到2016年在內地將門店數量增加到3000家。
創立于2005年的嬌蘭佳人2011年銷售約10億元,公司定位為“化妝品生產商+零售平臺運營商”,在門店商品陳設方面,主要發展“自有+其他品牌”;擴張模式是“經銷商+連鎖加盟”。嬌蘭佳人提出“將投資3.5億元,力爭2020年打造十年萬店”的計劃在業內引起反響。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藥妝市場存在巨大發展空間。藥企、本土日化企業、外資日化企業都對藥妝市場虎視眈眈,顯露出對中國藥妝市場的極大興趣。藥妝將成為中國化妝品增長最快的領域等市場預測成為熱點,尤其是商務部藥品流通“十二五”規劃明確把藥妝列為藥店多元化首選的品類,這既增強了藥店經營藥妝的信心,也為聯華這樣多元業態發展的零售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
藥妝將成零售業增長新引擎
藥妝店在我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不僅華潤萬家、聯華超市、統一商超等大型綜合零售商涉足藥妝店,屈臣氏、嬌蘭佳人這樣的藥妝連鎖專賣店也摩拳擦掌,推出自己的擴張計劃,甚至一些連鎖藥店、便利店等也增加了保健產品、美容化妝類產品的比重。
所謂藥妝店,是指以藥品、化妝品、日用品和洗護用品為主營產品的零售店鋪。在日本,藥妝店叫kusuri(藥)。按照日本藥妝店的標準,凡是有化妝品銷售的藥店都可稱為藥妝店;在臺灣和香港,藥妝店更像個人護理用品店,只不過在店內都有藥品專柜;中國內地的藥妝店更多參考臺灣的模式,經營者幾乎都是藥品零售商,即在原來出售的藥品種類之外增加了化妝品類別;而在歐美國家,幾乎每家超市都有獨立的一塊區域經營藥妝商品,并且大部分是24小時營業的。
藥妝店在中國走紅,與當下的零售業格局關系密切。一方面,標準化的大賣場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便捷化的購物需求;另一方面,受到房租、人力成本上漲和白熱化的競爭壓力,零售商利潤下滑態勢明顯,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點。
可以說,藥妝店是未來大型零售商的增長引擎。這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藥妝商品利潤高,可優化零售商的利潤結構。據了解,藥妝店的毛利率在30%以上,這大大高出超市內其他商品。因此,經營藥妝店或者在賣場引入藥妝區,可有助于改善零售商的利潤空間。在五部委關于進場費的重拳整頓之下,零售商更需要改善原有的盈利模式,提高前臺利潤。
其次可以起到業態組合,吸引客流的功效。對于零售商而言,多元化被視為比較成功的經營模式,藥妝店則是大型零售商多元化的一種有效的業態。另外,在賣場中以店中店的形式開設藥妝店,則有助于吸引客流,增強賣場的集客能力和對客戶的黏合度。
此外,藥妝店有利于零售個性化銷售。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中國零售業經歷了百花齊放,從自己摸索到向家樂福、沃爾瑪學習,再到自主創新、特色發展這樣一個由差異化到標準化再回歸差異化的循環。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如今的差異化是建立在消費者不斷變化的購物需求的基礎上。因此,超市經營的特色化、個性化以及商品的關聯銷售被日益重視,而經營藥妝店則有利于超市的個性化銷售。
雖然前景看好,但藥妝店的經營對零售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首先是對人才的培養,需要有專業的人才隊伍來經營藥妝店;其次是對零售商的管理也提出了考驗,多元化的經營不僅需要企業總部強有力的管理,同時也需要藥妝店與其他業態相互配合,這也將成為零售商需要考慮的重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