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老板想賣完手上的貨,轉行賣菜
有人認為,眼下是鋼鐵業最艱難的時期,關鍵在于堅持。不過,這實在很難堅持。
鋼鐵買賣謝絕賒賬
“現在去進貨,必須拿現金了。”陳勝池說,以前偶爾可以找鋼廠賒些鋼材,現在基本不行。“鋼鐵生意這么差,他們擔心我們的貨賣不出去,還不上錢。”
不僅陳勝池一家如此。中南建材市場的朱老板也介紹,眼下整個鋼材市場很難賒到鋼材。
朱老板說,如果實在不行,就把這批貨賣完后就轉行算了。“給別人打工,或者去菜場賣菜。”
他介紹,自己一些在竹葉山做鋼材生意的朋友,很多人最近都把店面頂了出去,準備轉行。
李華也介紹,由于缺乏資金,老板在竹葉山的店面已經難以為繼,目前已經貼牌轉讓。
生意每況愈下 欠債幾十萬
事實上,對于鋼貿商而言,目前能夠全身而退已算幸運。許多鋼貿商已經負債累累。
劉東(化名)原是武漢一家國企的工人,上世紀90年代起,父親一直在從事鋼材生意,至今已20余年。
“前幾年,父親年紀大了,自己就過來幫忙。”據介紹,五六年前,眼看著鋼鐵行情還不錯,劉東心一狠,索性從單位辭職,全心打理父親的生意。
沒想到的是,近兩年生意每況愈下,“已經欠了幾十萬的債,如果實在不行,只能賣房還債。”
不僅如此,近日,有中央媒體報道,在武漢丹水池生產資料市場還有老板家屬不堪追債壓力跳樓自殺。一位丹水池生產資料市場管理人員表示,不清楚欠債情況,但老板本人因躲債跑路了,無法聯系。只留下一個空店面,市場管理方準備把這間店租給其他商戶。
出路
武漢嘗鮮“鋼聯網”模式降低產能是主流
鋼鐵貿易步入困境,部分鋼貿商開始進軍鋼鐵深加工領域。
今年4月,武漢鋼鐵物資行業協會在漢成立現場,該協會與武漢市江岸區政府、黃陂區政府及銀行機構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其中有一項便是投資100億元建設武漢市鋼鐵深加工項目。
在武漢市鋼鐵物資行業協會會長魯建國看來,鋼貿商從事鋼鐵深加工很有優勢,“我們有資源,貿易和制造將形成一條產業鏈。”
除鋼鐵加工,武漢還出現了一種新的鋼貿模式。
據了解,湖北華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和工信部一起創建鋼貿流通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對傳統的倉儲模式進行改造,給庫存的每塊鋼材制定電子身份證。
這樣一來,電子倉儲系統在每件鋼材出廠時,就建立一個電子檔案,每件鋼材都會有唯一的標簽號。通過系統可以查詢到鋼鐵的所屬方、存貨、產地、規格、材質、重量,并明晰貨物的所屬權。倉庫出貨時,庫房管理員利用電子讀卡器可以準確、快速找貨。節省時間,避免出錯。
近期,市場上還出現了“以產頂進”的呼聲。
據了解,“以產頂進”最早從1998年開始。為鼓勵加工貿易企業使用國產鋼材,解決與進口鋼材在稅收政策上不平等問題,1998年,經國務院多次討論研究,專門制訂了鋼材“以產頂進”政策。即經過批準的列名鋼鐵企業,以不含稅價格銷售給加工出口企業用于加工生產出口產品的“加工出口專用鋼材”,實行全額退17%增值稅(后改為免抵)。
不過,這一政策從2005年7月1日起被取消。
近日,中鋼協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在醞釀恢復“以產頂進”的退稅政策。
盡管各方大力支招挽救鋼鐵行業,不過,大多數人仍然認為,鋼鐵行業急需的是降低產能。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了2012年第一批淘汰落后產能名單,涉及19個工業行業共2579家企業。其中,鋼鐵行業的產能淘汰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小企業將陣亡,鋼鐵落后產能的淘汰將是一個悲壯的過程。”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微博)曾經如是說。
鋼材價格大幅下跌,導致鋼材市場生意冷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