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朋友都免不了要和風險投資(VC)打交道,不僅僅是有關于他們怎么挑選公司,了解一下VC們本身的職業軌跡和興趣志向應該也是相當有幫助的。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來自我和一位曾在Founders Fund工作過的朋友的聊天內容。
風投行業是一個很小而且很特殊的行業 – 基本上能進來的人就不會再出去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在這一行干非常的“爽”。在這個行業里你能接觸到最有才華、最雄心勃勃的年輕企業家,給他們投入大筆的錢,然后,如果投的對的話,也能賺到更多的錢。風投行業的從業者基本上都是智力超群且雄心勃勃的人,他們很少離開這個行業,因為很少有人可以當完VC之后再去干更加循規蹈矩的工作。合伙人們不光為了賺錢,也為了創造偉大公司的價值感。
風險投資公司的結構由普通合伙人 (GP – general partner) 和有限責任合伙人(LP – Limited Partner)組成。當早期投資者越來越往私募方向移動時,他們所需要的職業技能也就日益不同了。此時的從業者們在職能上距離“創業”越來越遠,而距離“金融業”越來越近。早期投資者一般自己有著極強的企業家精神,非常關注公司的運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硅谷有很多有著成功創業經驗的企業家都會成為投資人,例如Marc Andreessen, Sean Parker 等等。而后期投資者(LBO等等)的工作環境則是非常CYe金融化的。有一位風險投資合伙人曾經評論道,“一個早期VC所需要的豐富多元化的經歷,而不是某一領域的高精尖知識。”由于這個特點,VC再看事物的時候也更容易看大方向,有的時候讓人感覺大得有些狂妄。我在灣區接觸過的一些投資人,基本上是動不動就把“改變世界 (Change the world)”放在嘴邊,在我們看來這似乎非常不靠譜,不過在VC的世界里這就是所有人都說的標準用語。大家在聊天的時候會冷不丁來一句:“我沒聽清你剛才在說啥,不過我剛剛想到了一個改變世界的點子。”(汗…)
風投行業的沒有一個普遍的職業軌跡(這里描述的主要是美國,且主要是硅谷)。事實上,存在最多的情況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在三四十歲的時候被邀請加入一家VC公司成為一個合伙人。其次普遍的情況,是VC公司會招募一些行業方面的專家,比如說: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醫療器械,等等。這些領域的專家在兩到六年之后會升級成為合伙人。最不常見的情況,反倒是從風投行業基層干起。比如說,大學剛畢業的學生,在咨詢公司或者投行有兩三年的工作經驗,進入VC公司成為一名分析師。VC公司更傾向招募商學院的畢業生來當分析師,但是這樣一點點向上爬想成為合伙人依然是比較慢的。假如自己有過創業經歷,會成為職業履歷上很大的一個加分。假如某人的公司曾獲得某家風投的投資,那么以后他想去這家VC公司工作就更簡單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自己創業做到了這個份上,誰還愿意給別人打工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