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手機的潛臺詞
據易觀國際2012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終端(不含水貨和山寨機)銷量為6647萬臺,其中,智能手機銷量為3819萬臺,環比增長率高達22.5%,同比增幅高達127.1%,智能手機滲透率上升至57.5%,而在智能手機中,“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的市場份額達到40%以上,并在智能手機中的份額逐年增加,開始進入智能手機主力陣營。
另據《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終端市場季度監測》中的數據顯示,截至第一季度,三星、諾基亞、華為分列中國手機市場銷售量前三,金立的市場份額從3.8%提升至4.8%。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純做硬件的廠商,諾基亞、HTC、黑莓、摩托羅拉日子都越來越不好過。相反,蘋果、谷歌、亞馬遜等軟件、互聯網公司的移動終端卻越來越火。他們看到的強烈信號是:手機硬件產業一定會被軟件和互聯網所改變,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開始顛覆傳統的手機終端制造業。而對于手機廠商來說,這也是一個重新洗牌和獲得排位的機會。
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認為,互聯網手機市場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早先其在接受采訪時曾經分析金立的棋局:“從功能機領域進軍智能機領域并不像外界說的是一種戰略轉型,這只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自然而然的改變。”
在金立集團執行副總裁盧偉冰看來,“前期產品最主要的規劃集中在硬件方面,現在看主處理器(CPU)的速度。”據其透露,下一階段公司的重點會放在軟件方面,作為完全開放的系統,安卓的問題在于廠家特別多,新東西發展快,導致用戶在使用安卓系統時,體驗不足,這一點仍需研究改進。”另一面,智能機之外,金立仍然有自己的考量。
據盧偉冰透露,功能機仍然是不能放棄的陣地,功能機、折疊機發展到現在仍然有一定的消費群體,經過一段時間的衰退后已經開始趨于穩定。
目前互聯網企業涉足互聯網手機領域的通常是兩條路,一是像蘋果、小米這樣的既做平臺又做手機硬件的廠商,而更多的是互聯網企業向手機廠商定制,互聯網企業做軟件平臺,手機企業提供定制手機。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云聯合海爾發布阿里云手機,百度與長虹推出的手機將軟件免費給用戶和合作伙伴;騰訊與中國電信以及華為、中興、酷派、天語和海信等5家手機廠商定制了6款“天翼QQ智能手機”,內植入了QQ-service平臺。盛大在沉寂多時后,繼“盛大盒子”、盛大電子書后,自研發布智能雙核手機Bambook Phone,殺入手機市場,內置盛大網絡眾多應用。雖然各花入各眼,基本目的卻都基本一致。
在傳統終端上已經積累一定優勢的手機廠商顯然不安于原地不動,盧偉冰認為,“突破口在移動互聯網與電商渠道,這也是近期金立重點布局的兩個領域,消費者用智能手機,購物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因此與淘寶有了深度合作。”
顯然這是一個各花入各眼的秋天,但其根本目的卻基本一致,占據移動互聯網硬件的入口陣地,借此或擴張或穩固其流量入口,互聯網巨頭們現在需要想盡辦法將上一時代積累的優勢復制到下一階段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