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化沖擊
中華英才網在中國市場的邊緣化,除了自身管理和戰略的因素外,也與網絡招聘市場的模式更替不無關系。“三大網絡招聘公司85%的簡歷是三年前的。”人人獵頭CEO王雨豪對記者表示,傳統網絡招聘推簡歷和賣廣告的模式,性價比并不高,并且拉低了企業HR部門的招聘效率。
為招到一個合格的員工,不少企業的HR人員平均看完一份簡歷的時間以秒為單位計算,一天下來要看1000多份簡歷,勞動強度很大。
熟悉網絡招聘市場的業內人士透露,盡管目前51job和智聯招聘的增長情況還不錯,但增長主要來自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已經受到各種新招聘模式的沖擊。
王雨豪說,中國招聘市場高度分散,有超過10萬家服務企業,既有線上,也有線下,線下市場的規模在120億-140億元,線上市場的規模為40多億元。
盡管在目前的在線招聘市場,51job和智聯招聘占據了比較大的比例,但中國企業的招聘需求并沒有很好地被滿足。“90%的簡歷去了10%的大公司,還有剩下的90%中小微企業很難招到人。”王雨豪認為,中華英才網的出售是一種征兆,傳統的網絡招聘模式,未來會讓位于社交化招聘。
2012年9月,王雨豪創立的人人獵頭采取的就是企業懸賞招聘方式,通過在iOS和安卓平臺的APP應用軟件,企業發出懸賞招聘,鼓勵用戶推薦合資格的人選,被成功采納的用戶將獲得70%的賞金,另外30%歸為平臺的人人獵頭。
王雨豪透露,目前人人獵頭已經獲得首輪風險投資,發展200多個企業客戶,成功推薦的用戶一次可以獲得超過1000元的賞金(視所推薦職位的年薪而定)。
搜索引擎企業百度也加入戰局。知情人士透露,當百度發現51job、智聯招聘等每年在其網站上投入1.5億元廣告,可以獲得20多億元的轉化收益時,也于2011年1月成立了百伯招聘。另外,趕集、58同城也在搶奪區域性、本地化的招聘市場。“傳統在線招聘網站來源只能招聘相對中低端的人才。”前文提及的人才管理軟件公司負責人表示,外來務工人員的招聘,比如富士康,有線下人才市場和中介機構,中高端人才不愿意把自己的簡歷投在網站上。
不過,該人士認為,社交招聘模式能不能在中國發展起來還是一個未知數,“這里面有文化差異的因素,也與職業市場發展的成熟程度有關”。事實上,由于LindedIn的樣本效應,中國出現了不少模仿者,但這么多年來,并沒有一家脫穎而出。
“不僅中國沒有,日韓也沒有。”這位人才管理軟件公司負責人說,其接觸到的很多VC投資者中,對LinkedIn模式能否在中國復制,也存在兩派截然相反的意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