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環境
——采購成本:緩慢上升
2012年9月PPI同比增幅為-3.6%,創35個月新低,10月同比增長-2.8%,11月同比增長-2.2%;表明實體經濟雖明顯偏冷,但降幅已在持續收窄,表明經濟已開始回暖。在這一大背景下,燃料、動力、運輸等購進價格上年一直處于較低水平,預計2013年采購成本將緩慢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目前國際大宗物資價格處于較低水平,但在美、日等多個國家相繼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上游資源性產品價格有可能反彈,從而加大我輸入性通脹風險。
——財務成本:總量繼續增長,但增勢趨緩
在通脹壓力趨緩的大背景下,2013年融資環境有望好于上年,國家對流通性的控制將有所降低。但部分機械企業將面臨較大的應收帳款回收風險。預計2013年行業的財務成本將繼續增長,但增勢將趨緩。
——人工成本:繼續穩步增長
員工工資水平穩步上升,人工成本持續增長將成為今后的常態,對此應有清醒的估計和長期準備。
——庫存對供給環境的影響:要關注積壓在流通環節的庫存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2012年全行業庫存增長明顯放緩。因此2013年“去庫存”壓力理應不大,但由于沉積在流通環節的產品仍比較多,需要較長時間消化,這將不利于2013年的正常營銷。
——產能對供給環境的影響:產能過度擴張是最大危險
機械工業產能快速擴張,嚴重惡化了市場環境。雖然總需求逐年均有所增長,但遠趕不上供給能力增長,惡性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近年投資高速增長的工程機械、輸變電設備、風電設備、機床等行業,價格戰將難以緩解。
政策環境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2013年的政策基調仍然是“穩中求進”。但基本要求是在“穩增長”的同時,要更加關注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求實現“沒有水分”的增長。因此實際上也可以說是“穩速增效” 。
會議指出,2013年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此外還要突出“三農”、結構調整、城鎮化建設、民生保障、推進體制改革等。
對機械工業等實體經濟特別利好的是,中央已明確:“貨幣政策要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貸款適度增加”, “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
產業政策:繼續有利于機械工業發展
“十二五”國家支持發展的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機械工業有“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能源汽車”兩項,而其他戰略新高新興產業的發展也都會拉動機械裝備的發展。加上“04”專項、核電專項等重大專項的繼續實施,“三基”規劃和“三農”政策等利好舉措的落實,總體看來,政策和輿論環境對機械工業結構升級相當有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