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前,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都會糾結一個問題:我是先做一個蘋果iOS版本的App(應用程序),還是谷歌Android版本的呢?
但是今天,新的困惑又出現了。
“我是自己開發一個手機App,還是直接在微信上試試效果呢?”在線法律服務網站綠狗網CEO張馨心不久前就碰上了這樣的問題。最終,在去年10月App產品都設計完成了之后,團隊還是決定先不上線應用,而是在微信上進行嘗試。
張馨心告訴記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在微信上的公眾賬號就積累了近萬名訂閱用戶,目前平均每天的咨詢量有500多條。“我們在App上想做的功能很多都能在微信上實現,希望半年時間用戶規模能達到上千萬。”張馨心說。
而對其他一些更小的團隊來說,耗時花精力開發一個App,早就不是創業的首要選擇。對他們來說,借助微信快速增長的紅利以及其推動公眾平臺發展的意愿,創業團隊可以很快獲得用戶資源。
據騰訊方面統計,微信用戶數剛剛在1月16日突破了3億大關,這距離它發布第一個版本的微信不到兩年時間。
事實上,從兩年前推出至今,微信的定位在不斷變化。從最早的發語音消息的通訊工具,到后來加入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以及推出公眾賬號。微信打造成一個開放平臺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通過公眾賬號的模式,微信其實可以做成另一個App Store。”專注于投資微信創業公司的金種子創投聯合創始人董江勇認為,隨著微信開放更多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基于微信的創業機會將越來越多。
近日,在微信創業者們聚集的圈子里,討論最多的就是微信4.5新版本的改變。很多人連夜下載體驗了內測版本,并分析了微信變化和心得。比如語音識別功能的加入,讓更多的創業者對在微信上還能做什么心存期待。
內測版本另外一個重要改變就是,原來的“公眾賬號”變成了“應用賬號”。這或許也從側面顯示了微信削弱媒體屬性,提升應用平臺屬性的思路。
董江勇告訴記者,創業者們對微信熱情也在不斷升溫。“我們是去年九月成立的基金,到現在平均每天都能收到六七份商業計劃書,最多有三十多份。”
創業者扎堆微信
薛寧紅本是安徽合肥一家地方論壇的網站主編,但現在,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運營一個名為“合肥全攻略”的微信公眾賬號上。目前他們還是5個人的小團隊在兼職打理微信平臺,但已經積累了數千名當地的用戶。
“去年8月份公眾號公測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做了。”薛寧紅說,由于當時功能比較簡單,只能單向給網友推送信息,并沒有找到特別好的運作方式。因為擔心推送太多會給用戶帶來打擾。
“今年1月份之后,我們才真正開始推廣發展。”薛寧紅表示,由于公眾號加入了互動功能,可以利用之前積累的一些線下資源,提供電影票、演唱會門票等吸引用戶微信互動。“目前一天差不多收到一千條消息。”
“最近,地方生活服務類的賬號是微信上比較火的一種類型。”炎黃網絡CEO管鵬告訴記者,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幾個這樣的微信公眾賬號。除此之外,新聞、娛樂等也是公眾賬號聚集的方向。
管鵬自己運營著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導航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目前已經聚集了超過3000個公眾賬號,類型從媒體到工具,從生活服務到電商,應有盡有。“騰訊官方并未公布過公眾號的具體數量。”管鵬表示,這三千多個都是由賬戶運營者自己提交的,其實只占很小的比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