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個人或中小團隊盯上了微信公眾賬號?
管鵬認為,主要是由于現在用App的方式做移動互聯網成本已經很高了。“要花時間分別開發iOS和Android的版本。”管鵬表示,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做好App之后還要做推廣,現在是越來越難了。
以蘋果iOS為例,在AppStore上花錢刷榜幾乎成為新應用推廣的第一步。對小團隊來說,錢花出去了還不一定能帶來真實用戶,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惡化了蘋果的生態圈。
而微信這一平臺的出現讓創業者看到了一種新模式:也許我并不一定要做App。“微信就非常適合我們的業務類型。”張馨心表示,他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就需要微信這種一對一的溝通模式。
據張馨心介紹,其實他們自己的App早就設計完成,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在微信試水。現在她對微信的效果非常滿意,“我們又陸續注冊了20來個法律相關的微信號。”張馨心表示,如果能隨著微信的增長快速成長,她計劃把賬號按照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區來劃分,以便更快更有針對性的回復用戶的資訊。
管鵬認為,通過微信公眾賬號發展的“類App模式應用”傳播起來比App快得多。因為不需要下載,可以通過二維碼等手段快速推廣。
微信創業低門檻的雙刃劍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品牌。”這是微信公眾平臺登錄首頁上打出的標語。
這也反映了微信當前對平臺定位的思路,那就是“低門檻”。無論你是不懂技術的普通人,還是專業的開發者,無論是小團隊還是大開發商,都能參與到微信的生態體系之中。這樣的低門檻造就了微信公眾賬號平臺的繁榮。
但是,“低門檻”隨之帶來的麻煩就是同質化難題,誰都可以進來做。進而可能帶來更加惡性的競爭。
車托幫CEO呂春維是微信的忠實擁護者。他目前在微信上運營“路況”相關的公眾賬號,比如“微路況”、“路況SiRi”等。據呂春維表示,“我們在微信路況系列賬號上花的精力,已經比在車托幫本身還多了。”
而他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在于:“微信的成長速度,大于我們自己做APP的速度。”呂春維認為,長遠來看,如果微信能快速發展到5億用戶,路況應用做到覆蓋微信十分一用戶,那就是五千萬。這是比自己推廣App更大的市場。
但呂春維目前最不滿的就是,微信門檻過低,導致魚龍混雜。比如現在在微信上搜索“路況”關鍵詞,能找出無數的相關賬號,也不乏“微路況”這樣的重名賬號。
“我希望微信不要‘因噎廢食’。因為怕別人說他們不開放,相反傷了我們這些大力投入的公司。”呂春維表示,他希望微信推出公眾賬號的榜單,讓用戶能快速發現那些品質好受歡迎的公眾號。
不過,微信對此似乎有另外的思路。
“目前感覺微信其實還在有意‘隱藏’公眾賬號,必須通過搜索才能找到。”董江勇表示,現在各公眾號基本機會平等,微信并沒有出公眾號的排行榜。
據董江勇觀察,微信在這塊其實一直在收緊,甚至刻意地沒有像微博一樣顯示“粉絲數”。董江勇認為,“微信不希望比粉絲的概念。以前還會推薦明星們的公眾號,現在你會看到,連明星的推薦都取消了。”
微信更開放方能促進創業繁榮
如果說不同地位的創業者們對微信的“低門檻”還持有不同意見,那么,大家對于微信“開放”的呼聲則是空前一致。
“微信在產品技術方面開放的步子其實很快。比如開放位置、語音等功能,超乎我們的預期。”呂春維告訴記者,在微信4.5的正式版本中,車托幫有望同步推出“電子狗”功能,可以快速查罰單,查電子眼。
呂春維說,這其實是他們去廣州會見微信團隊時,微信業務負責人張小龍因為自己收到的交通罰單而提出的建議。“用戶在微信上通過我們查過一次罰單之后,以后再有罰單就會自動通知。”
從趨勢上看,微信在公眾賬號功能方面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微信新版上我們已經可以算是一個輕度App了,可以查罰單、查電子眼、做簡單的導航。”呂春維甚至預期,長遠來看微信上的公眾號能達到和獨立App相同的功能。
相比產品技術的開放,在創業者們看來,微信在商業方面的開放異常謹慎。
“我希望微信盡快開支付功能。”張馨心告訴記者,綠狗網上的“隨時問律師”服務最低是一塊錢咨詢一次,而在微信上則是免費的,因為還沒有打通支付功能。
薛寧紅則表示,她希望微信能組織一些開發者交流的大會。據記者了解,目前微信官方尚未組織過正式的大規模開發者交流活動。而目前有大量的公眾賬號運營者,迫切地希望了解微信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機會又有哪些。
管鵬認為,從國外的LINE等相似應用的經驗來看,游戲肯定是商業化的金礦之一。“但是由于游戲是騰訊自己最大的蛋糕,所以不一定會這么快開放。”即使開放了,第三方團隊也不一定有更好的機會。
董江勇總結說,基于應用開放平臺有幾類模式適合在微信上發展。一是內容出版發行類的;二是類似傳統的呼叫中心、CRM、OA等系統可以對接、移植和擴展到微信平臺上;三是受制于淘寶和百度的各行各業的創業者,都能夠參與微信生態鏈的建設并從中受益。
不過,董江勇提醒開發者說,微信的核心功能一定是通信,其次是社交,第三才是其他功能。“凡是影響到前兩者體驗的,微信都不會讓他們任意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