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放已經成了互聯網的態度,而微云開放API更是同類API中最為深入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騰訊微云接入了微信,為四億微信用戶提供“收藏朋友圈的文章、保存好友的照片、記錄重要的文字語言”等實用的服務,開啟了云存儲新的里程碑。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何實現人、數據、設備三者之間的無隙交互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蘋果、甲骨文、騰訊等世界頂級巨頭都將目光瞄準了“云服務”平臺,諸如iCloud、騰訊微云(www.weiyun.com)等產品也分別出現在國內外市場。
作為后起之秀的騰訊微云一殺入到云領域,就被冠以擁有殺手級功能,俘獲了眾多擁護者。與此同時,微云產品特別推出了微云開放API供第三方APP開發商使用。通過微云與開發者、用戶三者的融合,騰訊將構建一個健康的個人云時代生態系統。
“無處不儲存”的微云
和微信一樣,騰訊不是第一個推出同類服務的,但是騰訊卻能夠把此類服務和產品做到極致。
據微云官方介紹,“騰訊微云”正是一款基于云技術的應用產品,能夠實現移動端和PC端上的數據互通。該產品由微云網盤、微云相冊、微云傳輸、微云剪貼板四個部分組成,用戶可以方便地在手機和電腦之間同步文件、推送照片和傳輸數據,做到“隨時隨地,隨傳隨到。
此外,微云傳輸使用了騰訊“云發現”技術、局域網內點對點傳輸技術。用戶可以使用“微云”傳輸發現在同一個局域網內的其他設備,并向其傳輸文件,無需經過云端服務器中轉。
據悉,在微云終端已經覆蓋了Android、iPhone、iPad、Mac、Windows、Web等大眾主流平臺,且已集成到QQ、QQ郵箱、微信中。這意味著,用戶在任何場景下都可以使用微云功能。

開放API,打造“云服務”生態
開放已經成了互聯網的態度,而微云開放API更是同類API中最為深入的。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騰訊微云接入了微信,為四億微信用戶提供“收藏朋友圈的文章、保存好友的照片、記錄重要的文字語言”等實用的服務,開啟了云存儲新的里程碑。
這對于其他的APP產品同樣適用,微云負責人騰訊云平臺部總經理紀順友舉例說,如用戶在使用地圖APP時想保存一份地圖的行車路線,就可以制定格式為:起點經緯度+起點名稱+終點經緯度+終點名稱+經過路徑點的經緯度;而美食愛好者想在APP中保存一片圖文并茂的菜譜,可以制定格式為:菜譜名+作者+菜系+配料種類+配量數量+烹飪方式+食補功效;對于小說閱讀愛好者來說,想要在APP中保存小說的閱讀進度,直接制定格式為:小說名稱+章節名稱+內容百分比+書簽處內容簡介+日期,保存就成功……簡而言之,用戶可以根據APP的使用場景,定制化數據格式,然后由用戶保存到微云端。下次用戶再進入APP時,或者使用同款APP的不同系統版本時,都可以直接從微云端取出這些數據。

同時,用戶還可以點對點分享給自己的QQ好友,分享過程中會附帶上APP的標簽,被分享者可以點擊標簽進入APP的主頁,或者點擊標簽打開APP、下載APP等。
引領人與數據交互方式變革
對普通用戶來說,曾經困擾個人用戶的照片、文檔、視頻、音樂的存儲和跨終端傳輸的問題,如今已不復存在。騰訊微云用戶可以通過3G網絡和WiFi網絡,實現手機、PC端的文件與云端進行同步存儲和調取,這幾乎意味著數據線時代的終結。同時,工作生活變得更便捷、更高效、更愉悅、更社交。
騰訊似乎并不滿足于這一點。在開放API之后,微云構建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轉移,而是基于云服務的龐大產品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用戶的幾乎全部的個人數據問題,可以輕松實現跨平臺、跨設備。
如同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際交互方式,同屬于“微”字輩的微云則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與數據的交互方式的變革。從這點上看,騰訊微云所構建的“個人云時代”已清晰可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