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煤企多元化突圍
受到沖擊的不僅僅是煤炭市場,相關產業亦如此。今年一月份,某地方政府組建了一個煤炭物流港開業,開業之初就進駐了200多家煤炭企業,現在半年過去了,只剩下了十幾家企業,絕大多數企業在堅持了幾個月之后,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就撤了。“電煤賣不掉,大家都虧錢。”一名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稱。其實當初不少企業都是想試探下行情,看市場是否會有所回暖,但結果是不容樂觀的,越來越糟糕的市場行情讓諸多的企業不得不想辦法自救,以期能夠順利渡過難關。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一些中小煤礦和企業今年生存得非常困難,基本都處于停產或者半停產的狀態。山東省的煤炭企業受到嚴重的沖擊,利潤大幅下降,都在通過實現目標責任制,來降低成本和消耗,提高效益,“壓力都很大。”牛克洪說。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現在山東的煤炭企業已經開始在精簡人員了。機關人員下到基層,基層就是裁減一些臨時工和輔助工種的人員,減員提效。而各個企業都在采取應對措施,根據自己的資金、產業結構等情況從戰略或者策略上采取一些措施,積極地想辦法來應對這場市場危機,盡量減少市場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任寧浩在調研了中部地區,以及山西、陜西、內蒙古等省市的煤炭企業后,評估了上半年的煤炭市場。他透露現狀是煤炭企業大概有50%處于虧損和盈利的邊緣,有20%的煤炭企業,尤其是中小煤礦面臨破產重組的狀況。此外,根據上市公司的年報以及一線工作人員對公司的具體了解分析,目前這些省市大概有50家大中型煤企開始把業務向其他方面轉移,在進行多元化經營,“這意味著,很多煤企不僅僅只關注煤炭領域,還在其他領域尋求盈利能力。”他說。
地產業是煤炭企業涉足最多的一個行業,如今有實力的煤炭集團都有涉足房地產,因為相對來說,房地產行業的利潤還是比較高的。內蒙和陜西有些企業甚至還在打著地產的旗號涉足文化產業,比如搞一些文化旅游地產項目等。此外,山西的一些煤炭企業有涉足農業,比如養豬、養牛、養雞等,還有企業在涉足物流、餐飲等行業,“自救態度明確,觸角非常廣。”任寧浩說。
但是從實際情況看,這些煤企想跨行業發展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們在資金、技術、人才各方面相對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任寧浩建議,中小煤炭企業如果實力比較強的,可以進一步發展,把重心放在煤炭行業,順帶向上游和下游拓展,爭取把產業鏈完善。
另外學者還建議地方政府出臺一些鼓勵退出機制,讓一些實力比較弱的小煤礦或者小型煤炭企業自行退出市場。畢竟強制一次性退出,不太現實,這對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的投資自信心打擊會很大,所以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讓他們慢慢退出。
“對于煤炭中間商來說,如果實力比較強,那么在短期之內,就多關注煤炭價格,如果煤炭價格繼續走低,就適當增加一些庫存,畢竟夏季用電高峰很快就會來了,很多省份會出現缺電的現象,這樣火電就還能有一些盈利的能力。”任寧浩說,“小型的煤炭中間商不要增加庫存,以消化庫存為主,簽訂合同也盡量要以短期合同為主。”
限制進口不如改進技術
另外,在討論煤炭業蕭條的原因時,進口煤數量一直在增長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進口煤去年的進口量為3億噸,同比增長28.9%,今年1-5月的進口數量為1.32億噸。這對國內的煤企的確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目前中國進口的大多數是印尼的褐煤,這是一種低熱值的煤,相對便宜,對電廠成本的降低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這也是其受電廠歡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日前,國家能源局在公布了《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商品煤管理辦法》),擬對進口劣質煤進行嚴格的控制,“以前煤炭進口完全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做。”李廷分析稱,不一定會按照那個文件,但對煤炭進口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的概率很大。
在任寧浩看來,限制進口煤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國內煤炭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但要解決當前行業面臨的問題,國家要在環保領域做足文章,采取倒逼機制,讓煤炭企業把環境污染問題徹底解決好,而不是單一的限制進口煤。“倒逼機制主要針對環保領域,尤其是火電企業,在運煤的過程中,應該安裝一些脫硫脫硝設備,提升或者改善生產工藝,火電企業在這方面的積極性明顯不夠,這需要國家通過一些嚴厲的政策去約束和管制。”他解釋。
李朝林認為限制進口煤是國家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想建一個沒有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但這怎么可能?”他說,“如果這樣,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完全可以重回計劃經濟時代,還可以避免浪費。”
李廷主張,煤炭進口可能會效仿鐵礦石進口的管理政策,因為在《商品煤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里面有提到,要對進口煤炭的貿易公司設立相應的門檻。比如說注冊資金達到5000萬,且最近三年煤炭進口量累計在100萬噸以上。這表明,如果未來某個公司想獲得煤炭進口的資質,那5000萬和100萬噸都是必要條件。
根據有關資料,去年有過煤炭進口記錄的企業有800多家,今年1-4月,這一數量下降到了560多家。而從目前的現狀看,國內大部分從事進口煤貿易的企業都不能達到這個門檻。
煤炭進口量的持續增加,讓作為煤炭生產大省的山西省也沉不住氣了。雖然使用進口煤的省份多在沿海,但卻影響了山西、陜西、內蒙古的煤炭企業,于是山西省政府指定太原海關研究一下煤炭企業進口的有關政策和事宜,想看看煤炭進口到底要不要管,要怎么管。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接到這個任務后,太原海關就找了五六家煤炭進口企業過去開座談會,想讓企業談談自己的看法。座談會現場就有兩家煤炭企業表示從去年六七月就暫停了煤炭業務,到現在都沒有開始做Cye.com.cn。
進口企業對于《商品煤管理辦法》中要求進口煤發熱量不得低于4500大卡、硫不得高于1%、灰分小于25%等三項指標的質量要求并不支持。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那現在印尼的很多煤都不能進口了,那么這些企業的生意也就沒辦法做了,但是對于設立貿易商的準入門檻,企業還是比較歡迎的,這樣可以減少競爭對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