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商家認為這只是個案。“做邊貿,信任是很重要的。”據孫介紹,跟她采購的朝鮮政府官員一般是3年一輪換。“不過,他們(朝方)的輪換制度確實是給我們帶來不可測的風險。”
孫認為,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的要點是跟朝鮮人做朋友。“我的客戶會告訴我誰來付款,不管是他留下還是被召回去。”
然而,像建材這樣的大型貨物貿易就要格外小心了。
在一家叫做“海鑫鋼材”的公司,一位姓張的銷售員告訴記者,該公司只有在買家(大多是朝鮮人)付完貨款后才會發貨。
據張介紹,對朝貿易日趨艱難。“朝鮮人可以在我們這里自由活動,所以他們對市場行情越來越了解,砍價也越來越狠。”
據知情人透露,平壤會派出大批人到丹東等地,專門調查各種商品的出廠價格等信息,提供給政府的采購部門,以供朝方跟中方供貨商殺價。“他們一般在中國待兩到三年,然后就會消失,回到朝鮮。”
張介紹,為了穩定跟朝鮮客戶的關系,海鑫一般都是報最低價。
而隨著朝鮮對各種商品需求的增加,對朝貿易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率也不可避免地被壓榨得更低。
海鑫的會計王女士透露,盡管公司的貿易額過千萬,但凈利潤卻下降到了10萬左右。
“哪怕我們把鋼板的報價多加50元,朝鮮買家就會到別家公司采購,因為他們有太多的選擇了,”張說。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經營者們不得不在服務上多下功夫。張就經常會和同事們親自將貨物裝車以便能夠按時送到江對岸。
“在丹東,很多人都跟邊貿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越來越多的人來丹東做邊貿,等待朝鮮對外開放的機會,”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