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中國的影響及建議
1、對外需的增長不應抱以過高預期。
2010年我國出口形勢較好,尤其是5、6兩月,出口額創歷史新高,貿易項下的月度順差額均達到200億美元左右的歷史較高位。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外需總量并沒有增加,美歐日經濟增長不足3%,何以支持我國出口增長40%以上?出口額增率長期數倍于出口目的地的經濟增長率,階段性可以,長期勢不可持續,更不能成為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如何看待最近兩月的雙順差,一定要回到人民幣升值預期這個問題上來。國際資本處于避險+投機狀態,一旦人民幣升值預期重起(4月以前已經平靜),大量游資會通過各種方式,如虛設項目的直接投資、服務貿易往來(無法審查合理價格)、商品貿易虛假合同、個人項下匯入等各種方式進入中國,形成國際收支的順差反映。此種跡象已經出現,必須予以警惕。
2、不可小視人民幣匯率問題。
全球需求不足,發達經濟體將重新轉向發展中國家尋求支撐。美國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就是最好例證,而歐元區貨幣大幅貶值還未導致動亂的主要原因,就是普遍預期將刺激出口,緩解經濟壓力。美歐如果想大幅度提高出口,在發達國家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必然只能尋求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然而,全球的經濟平衡是由發達國家的消費和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構成的,如果短期內提高發展中國家需求,必然伴隨經濟變量的大幅調整。這就是為什么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美、歐、日、加、澳、韓等等國家共同的關注焦點的原因所在。
此問題的難點在于,一旦人民幣匯率升值啟動,會不斷的反復自我強化,無法收場。05年7月,我國只是一次性升值2%,卻帶來后續的升值20%的結果;本次重新開始升值之后,20天已經升值1%,不管我們自設的升值目標是多少,美國卻已經喊出應升值40%的期望(簡直是置中國于死地)。這些只此一途的饑餓虎狼,不拿出獵槍真刀實彈地干,三兩只兔子豈能打發得掉?
而一旦升值預期無法控制,必將導致全球賦閑的資本重回戰場。05至08年中國外匯儲備的飆升,房地產和股市的暴漲,其背后的核心變量都是匯率升值。事實已經證明,資本管制的方法無法控制熱錢的進出。外匯資金的大舉流入,將導致我國物價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失控,貨幣政策失效,后果難以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