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食用油進口多價格我們說了不算
近期來看,我國有幾個趨勢不能改變。
一個是石油對外依存度是改不了的。我們國家缺油,處在一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我們的汽車銷售量很大,每個車要燒油,這是一個問題,也是很難改變的。
第二,食用植物油。國內大豆和食用油對國外的依存度較高,這個原因要客觀分析,我們國家人多地少,種了大豆就種不了棉花,種了棉花就種不了小麥,種了小麥就種不了玉米,這是一個現實。
第三,鐵礦石。這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現在是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去年進口6.28億噸鐵礦石,現在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如果不進口的話,要么經濟不發展,要么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
在國際上,這些產品價格不是我們國內的政策能調控的,我們是主要的消費者,但是價格我們說了不算。
如何應對
四大舉措抑制物價上漲
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都相繼出臺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寬裕的流動性資金對物價的上漲造成壓力,肯定有一個釋放的過程。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物價的漲幅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控制在城市居民、普通消費者能承受的范圍之內。怎么來應對呢?
首先,抑制物價上漲,根本的措施是要發展生產,重點是發展農業生產,只要糧食、生豬等農產品和基本的消費品供應能夠保障,應對通貨膨脹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的糧食完全可以自給,都是產大于需,個別余缺要靠進出口調劑。
第二是保障供應。對于具體品種的價格上漲,政府通過儲備調劑、進出口、發補貼等一系列措施,保證供應沒有任何問題。
第三,要對低收入群體予以適當的補貼,包括城鄉低收入群體、在校家庭貧困學生等,通過財政的渠道進行適當的補貼,使他們生活不因為物價上漲而降低。
第四,宏觀上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調控。2008年以來,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現在我們已經克服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可以考慮保持貨幣流動性的適度和均衡。
要嚴防游資“炒糧”
對于防止游資炒作現象,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不允許炒作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糧油蛋等。第二,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制度。游資能炒作的產品肯定是供小于求的產品,比如炒作大蒜是因為減產了,棉花也存在供需缺口。第三,建立一個專門的機制。應該對游資的動向有一個監控,嚴格制止他們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市場炒作,要建立專門的機制來防范。
分析預測
中國經濟明年不會出現滯漲
滯漲就是GDP不增長,物價漲得很快。周望軍表示,我們國家完全不會出現滯漲的現象,今年的GDP增長10%左右,CPI漲3%多一點點,從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和整個市場的需求看,我個人判斷明年不會出現滯漲。
相關分析
中國CPI被人為調整五年低估7%
11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報告稱,由于中國CPI指數權重存在5年一次大調整,為避免分類指數權重發生重要調整帶來的問題而選擇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的數據來進行分析。
據其測算發現,在這5年中,按照CPI常規的編制程序,有-7.53個百分點無法用8個分項指數及其權重來解釋,可以被視為人為調整的痕跡。因此判斷在過去5年間,CPI被系統性低估超過7%。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