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建議,也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加快推進績效預算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對于未來行政成本如何降低,在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中,著力點則放在了“優化政府結構、行政層級、職能責任。”具體措施是“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 專家認為,目前省直接管理縣(市)僅停留在財政層面,“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將其擴大到行政體制層面,其核心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強基層政府財力,進而提高他們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強行壓縮行政費用相比,通過優化政府結構和層級,提高其工作效率所面臨的阻力要小很多。 但是,要順利推進行政層級扁平化的改革,長期可縮減政府規模,相應降低行政支出。而短期內,行政人員和行政經費不但難以壓縮,很有可能上升。可見,“十二五”期間,難以通過縮減行政費為民生支出獲得新增資金。 “十二五”開局之年,恰好“4萬億”政府投資計劃到期。政府能否就此抽身,調轉方向將財力投向民生? 建設資金壓力 “應該減少政府的經濟建設支出,將更多的錢用于民生。”白重恩認為,“十二五”期間,建設性項目應該交給市場去做,比如修公路,為什么不讓企業去修呢? 中國用在經濟事務上的財政支出,2008年已達到21.2%,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最高,遠遠高于發達工業國家5%-10%的水平。這兩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府的經濟事務支出比重有增無減。 白重恩認為,中國財政支出規模相對于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來說并不算低。其中經濟建設支出占五分之一,而用于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的支出僅占四分之一,用于民生項目的財政支出需有較大提高,而經濟建設支出所占比例可以保持在目前水平或者降低,并且需要調整方向。 雖然“4萬億”刺激計劃在今年底結束,但短期難以收縮建設性支出。何振一認為,刺激計劃的后續收尾,依然需要大量資金,正在進行的工程,半拉子停下來損失更大。不僅是中央投資項目,地方政府通過平臺公司啟動的建設項目也需要大量后續資金。控制建設支出方面,只能是把預期要做的停下來,已開工的投資減不下來。 此外,“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何振一認為,城鎮化過程中,對公共基礎設施的需求反而增加,比如城市建設、交通、環保等,“攤子已經擺開了,開銷也大了,把哪個壓下來都難”。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報告認為,按照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估算,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2012年將突破50%。要容納不斷新增的城市常住人口,并使其中的一部分人在城市定居下來,基礎設施投資占當年GDP的比重將保持在3%以上。 另一個必須面臨的現實是,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將在“十二五”期間逐步顯現。這兩年政府發行赤字2萬億元,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規模飆漲,僅銀行信貸資金就近8萬億元。陳共認為,雖然政府出臺了對融資平臺債務的分類和清理規定,難以撇清其中隱含的政府債性質。 “如果考慮舉債投資,政府經濟支出的比重就更高。”陳共說,很難搞清楚平臺公司債是企業債還是政府債。下一步,應該讓地方政府發債合法化,規范地方債,讓地方財政債務能夠持續。 而地方官員可能這樣認為,今天鋪攤子,正是為了解決以后的民生保障問題。可見,如何從存量調整政府支出結構,為民生支出籌集充足的財力,對政府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